370 海信危机与港督邀请

    370 海信危机与港督邀请 (第2/3页)

来,他是家族中唯一的大学生,整个家族在50年代供他上大学,毕业后进入香港的银行,在海信工作20年,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随后待创始人去世后接手整个银行,作为非自己创业的人,他这基本上已经是人生极致了,本来再过十年他也可以退休了,想不到年老的时候,居然还要进去。

    “但是还有两件事比较麻烦。”谢红兵说道:“这件事一旦公开,挤兑会更严重,海信可能会倒闭,或者港府接手,一旦这样,造成重大损失的话,我们的责任更大,那刑期就可能更长了。”

    “你的意思是,跟当年恒生一样,找汇丰接手?但汇丰已经有了恒生,而且恒生的规模要比海信大的多,沈弼现在又想着将汇丰资产迁移到海外去,怎么可能再接手海信这个烂摊子,一个控制不好,没个十亿港元,根本压不住这件事。”黄厂赞也恢复了理智,仔细思考起来。

    涉及经济犯罪的刑罚,跟造成的后果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最严重的不过是隐瞒坏账,并不是直接诈骗,属于轻罪,但如果因为他们的行为,造成整个银行的崩溃,甚至香港金融体系受到挤兑冲击,那到时候法院量刑肯定会更重。

    现在外面虽然已经开始挤兑,但海信自己都还能撑几天,远还没到绝望的时候,如果趁着这个时候将海信卖给汇丰这样的大银行,就能立刻稳住挤兑问题,让所有储户放心,这样一来,事情可能就提前结束了,当然,这种事没有绝对,毕竟如果海信的规模也很大。

    可汇丰目前的投资政策显然不是在香港,怎么可能愿意接手海信?

    “在香港,可是有一个人比汇丰还有更要有说服力,能够稳住我们的储户。”谢红兵说道。

    “你是说陈志文?”这样的人香港也只有一个,黄厂赞自然立刻就明白了,说道:“可是陈志文并没有银行,他会愿意投资银行吗?”

    “不问一下怎么知道?他这么大的产业,如果再有个银行,岂不是如虎添翼?就算根据银行法,不能贷款给自己的公司,但相关合作方,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谢红兵说道。

    “也是,反正之前我也是准备让他以优惠价格入股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今,到了这个局面,一旦叶庒龄自首,我们就再也不可能管理海信了,那就不如全部送给陈志文吧。”黄厂赞思考片刻,最终同意下来。

    之前做的所有事情,就是为了能够自己一方继续执掌海信银行,包括当初他们决定压下这起诈骗事件,但他们赌输了,这件事还是被曝光了,且港府很快就能掌握实际证据,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后续的多米诺骨牌发生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了。

    “那董事会那边,会不会有什么问题?”谢红兵又问道。

    “现在估计也来不及召开股东大会了,我会电话他们,他们应该会同意的,如果陈志文不肯帮忙,那海信后续可能就会直接倒闭,说不定他们这些股东还得承担连带有限责任,如果他们有点脑子,就会答应这件事。”到了这最后时刻,黄厂赞反而思想清晰起来,之前那么难是因为他们要的太多了,不想损失太多,不想让廉政公署发现证据,而现在么,只是想让自己的家人少点探监时间罢了。

    “那好,我再与孙大状在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叶庒龄那边是什么情况。”谢红兵说道。

    “嗯,那就各做各事,我与李浩楠再联系下。”黄厂赞点点头说道。

    谢红兵又说道:“还有第二件事,就是叶庒龄当年与我们的交易,如果这件事他也爆了出来,那我们就完蛋了。”

    叶庒龄的支票轮手段不算很高端,能够慢慢的骗出数千万美金,其实就是因为银行的内部有问题。

    不过一开始,并不是高层职员,而是一些中层,涉及的资金也不大,只要叶庒龄的投资不出问题,那后续就能补上,这其实不算不正常,香港的很多银行都有类似套路,比如一些银行就会借超过抵押物的资金给借贷者,这里面必然有一些灰色交易,哪怕是汇丰也一样。

    但海信银行就是玩的太过火了,在超出风险范围之外还在进行着交易,结果叶庒龄利用银行的钱投资失败,导致了巨大坏账,可双方都已经在一条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