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 高科技产业园与新的挤兑危机

    378 高科技产业园与新的挤兑危机 (第2/3页)

港的工业成本对我来说自然算不了什么,但对其他工厂,是太贵了,如果这些工厂都走了,那美的的工厂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一家大型工厂,是需要足够的相关配套的,要不然,运输成本与时间成本就太高了。”陈志文摇头说道。

    其实,香港的经济,已经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原先历史上的那条路,这是谁也无法阻止的,穿越者也是一样,今天这番说辞,一个是转移尤德的注意,免得被多番询问,第二就是为香港部分工业争取最后一次机会了。

    当房价在6年内涨4倍的时候,整个社会的所有成本都在大幅度增加,企业家面对的不仅仅是人工工资的上涨,还有更大头的租金价格,这对于美的及其供应商这种利润率颇高的企业来说,短时间不是问题,但在基本的制造业,已经快扛不住了,因为你比不过湾湾、东南亚、韩国的同行,再加上北方改开,文化相同的情况下,低端产业开始了全面转移。

    一旦低端转移了,那高端就是无根之萍,不走也得倒闭。

    “降低工业用地的成本,这件事影响太大,我不能擅自做决定。”尤德想了想说道。

    “这是自然,我的意思也不是在全港范围内降低工业土地成本,而是选择一个地方,港府给予一定的面积,成立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只有一些高科技产业,才能入驻获得优质厂区,然后港府也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陈志文笑说道。

    虽然这群鬼佬,很多时候不与香港华人同心,但眼前的尤德总督,对待香港工业的态度还是不错的,也是支持态度。

    在原先的历史上,香港问题确认后的1985年,香港因为成本增加,导致纺织业困难,尤德总督就亲自带队,前往加拿大、澳洲等英联邦地区推销香港纺织品,也带回来了不少订单,虽然最终还是挡不住时代发展的潮流,但也算是尽力了。

    现在么,有了美的的工业基础,香港这边在80年代,为未来保住一小部分高技术产业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日本韩国在未来的人工成本不低于香港,但一样有自己的产业,只不过日韩的人口多,高技术人才也足够,所以能够长期维持数个大型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在香港这一条自然不可能,特别是电子产业,基本上不可能长久立足与香港,但一些其他产业链短的高利润行业还是有可能的,比如化妆品、部分精密加工行业等等,或者自己旗下的红牛饮料,但他也不会故意为了维持香港的产业而留在香港,至少港府这边要有很强的政策支持。

    “可是,怎么鉴定是高科技产业区呢?”尤德好奇问道。

    “最简单的,就是工厂内高学历人才的比例,或者全球性专利的数量等等。”陈志文说道。

    “高科技产业园?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有意思,等过几天,我会与相关政府职员讨论一下,再给陈生答复,如何?”尤德想了想说道。

    “好的,我等着好消息。”陈志文笑说道。也许一个产业园,不可能长期存活下去,毕竟未来香港的人工成本会继续往上涨,涨到比欧美还要高,但产业园内数百企业,也许会有几家乃至十几家能够长期存活下来。

    毕竟,在原先的历史上,自然发展之下,香港21世纪也出现了数家规模超过百亿港元的制造业公司,虽然这几家也是将工厂搬到了内地,但香港这边,至少还是有一部分研发基地及总部的。

    再说,人工成本,也不是完全没办法解决,比如自己手中的天水围土地,因为远离港岛,房价就不会离谱的高,人工成本自然也是一样,在他的规划中,未来在香港这边的产业,是可以小部分迁移到天水围的,同时自己的地产公司也可以在那边发展,最终形成互惠互利的共同发展。

    但总个香港,不能全依赖自己?最好还需要有其他不同的行业。

    “高科技产业园”的主意,让尤德与陈志文聊了几句后,便告别,随后走向了其他人。

    与陈志文一样,在场的大部分华人富豪都是明哲保身,不管自己真的是什么心态,但表面上都是一样,只有少部分人,为了利益,站在了港英这边,至于其他会站在港英对立面的,自然也有,不过港府早就有了名单了,自然也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