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 前往上沪

    495 前往上沪 (第3/3页)

除外。严重的时候,很多地方打水都不方便,也是到了70年代,麦理浩总督执政,正好加上地产市场牛市,港府收入一直盈余,才开始全面覆盖电力与自来水,外加修路。

    “跟香港比还差远了,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们上沪市,能够到达香港的水平。”马局长笑了笑说道,他可是去过香港的,中环的那么多摩天大楼、马路上那么多汽车,给他的震撼还是很大的。

    “上沪作为曾经亚洲最大的城市,以后想发展起来并不难的。”陈志文说道。

    “想发展的话,就必然需要大量的投资,香港曾经也是这样发展过来的。”马局长说道:“现如今香港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已经不适合很多制造业了,陈生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上沪很乐意承接香港的这些制造业。”

    “香港其实已经开始在向内地转移制造业了。”陈志文笑说道。

    “是的,只是香港的资本更倾向于在粤东省投资,那里的语言与香港接近,同时地理位置也很近,我们上沪市,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马局长无奈说道:“陈生准备投资的项目,我们也都知道了,我们上沪市,很愿意承接这个项目,土地税收都可以商量。”

    “上沪市会是备选的地方之一,现在我只能承诺这个。”陈志文淡笑说道,这样的投资去哪都会被试探一下,这太正常不过了,不光是内地,就是香港那边,都已经接到了不少东南亚国家的询问了。

    “好,多谢陈生。”马局长笑说道,这样的事情,的确也只能提一下,不可能这么快就决定下来的。

    “其实上沪市的条件已经很优秀了,宝钢加上汽大众,任何一个都是未来的工业巨头了。”陈志文又说道。上沪市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可不是一句笑谈,很多好的资源,大型工厂都往这边塞,可能中央的意思也是因为这里有着大量的人才、靠近海口等基础条件,那自然要借着这些优势,先将上沪市发展起来,然后再带动其他城市。

    甚至,美的这个项目,如果是中央说了算的话,陈志文估计大概率,还是会放在上沪。

    “这样说是不假,可我们上沪也承接着很大的责任。”马局长说道:“陈生可知道我们国内的知青群体。”

    “知道。”陈志文点点头,知青,其实就是下乡的大学生或者高中生等高学历毕业生,在以前被安排到乡村学习,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人的贡献很大,哪怕不是去做教师,可只要与乡下百姓接触,那多多少少也会传递一些知识给农村群体,同时,农村人或许没什么学历,可很多事情也有一定的经验,算是一种互补了。

    “现如今改开,曾经下乡的知青,全部返回城市了,可陈先生也知道,如今经济不好,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岗位,这就造成了很多知青没有工作,这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一般的小城市,那些知青找不到工作,便会前来大城市,因此,目前上沪这一块,这方面的压力非常大。”马局长说道。

    “那倒是,责任与义务共存。”陈志文笑了笑说道,上沪市有这么多好处,那承担这么大责任也是应该的。

    “陈生,还有一件事,我们知道您这边在澳洲有一个大型铁矿石,所以宝钢这边的负责人也想与您见一面,他们邀请您去一趟宝钢。”马局长又说道。

    “宝钢的?好。”陈志文点点头说道。目前亚洲的经济开始好转,对铁矿的需求开始变高,但还不至于到非常抢手的地步,自己目前,如果能够替自己的铁矿找到一个稳定的客户,也是不错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