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索宝棍

    第35章 索宝棍 (第2/3页)

招来兽类。

    吕律当仁不让地将那根铁犁木的索宝棍插在自己旁边,另外两根则分给了梁康波和赵永柯。

    都多少知道一些放山人的规矩,索宝棍进山不倒,所以,两人都将索宝棍插在旁边的地上。

    陈秀清目光在三人旁边的索宝棍上来回游移,满是羡慕。

    吕律自然也看出他很想要,当即笑笑:“清子,只有三根,等明天,我亲自给你做一根,至于上面的铜钱啥的,回去再给你绑上。”

    索宝棍随手可做,关键还是材质,这山上树木众多,并非难事儿。

    陈秀清听到吕律答应给自己也做一根,笑着点头:“好!”

    吕律冲他笑了笑,转头看向旁边的蒋泽伟,说了声:“谢谢!”他知道老爷子的用意。

    很多放山人,一辈子只用一根索宝棍,用来传给后辈,代表的也是一种精神传承,对于放山人来说,意义重大。

    一辈老去,后辈起来,都是美好的寄托。

    烤着的肉花了不少时间,陈秀清和吕律都习惯在随身的猎囊里带上不少除了盐以外的一些常用的作料,简单的野味儿,也能弄出很好的味道。

    在野味儿烤得焦黄的时候,几人将东西分食。

    都很疲惫,所以早早地睡下。

    第二天的时候,吕律给陈秀清拿了些钱,让让他去苇河镇上购买些进山所需的东西。

    梁康波和赵永柯都知道蒋泽伟在教吕律抬棒槌的经验,两人也心领神会地没有在这里逗留,也跟着陈秀清一起去苇河镇上逛逛看看。

    营地上,只留下吕律和蒋泽伟两人,一个耐心地讲述着自己的经验,一个则如饥似渴地如海绵吸水般地吸收着这些知识。

    吕律收山货的时候,跟放山人接触不少,早已经了解不少放山方面的知识,加之后世又从科学角度了解过野山参的生长环境,现在听蒋泽伟说起来,稍加点拨,很多以前没明白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通透。

    这惊人的“学习”能力让蒋泽伟惊讶不已,但同时也为此感到高兴。

    陈秀清三人在临近中午的时候返回,带了不少煎饼卷大葱,这倒让吕律有些意外,干脆中午的时候,就直接吃这些东西,陈秀清还专门在林子里转了下,找了些蘑菇回来,用新买来的吊锅煮了鲜美的蘑菇汤,五个人倒也吃得有滋有味。

    有吕律特意嘱咐,三人去镇上的时候,还特意买了些苞米和苞米面,用来喂元宝它们和马匹。

    经过一夜的休息,马和毛驴子都缓了过来,开始在草地上采食,毛驴子都开始嚣张地发出那招牌式的哮喘型叫声。

    元宝等六条狗,也缓了过来。

    陈秀清熬了苞米面,吕律端送着喂给它们的时候,一个个都吃得圆鼓鼓的,也开始在草地上追逐打闹。

    看着这闹腾的样子,吕律微微一笑:“明天可以进山了。”

    蒋泽伟也看看天空,点了点头。

    谁知道,下午天气却是变得非常沉闷,这是要下雨的征兆,几人的心情都有点不太好,完全不知道这雨会下多长时间,而且,在放山人看来,这也不是啥好兆头。

    只能等天气好转。

    瞅着还未下雨,梁康波、赵永柯和陈秀清一起约着到了附近的山上打溜,准备些晚上吃的野味,同时也是给吕律和蒋泽伟留出空间。

    吕律也抽空到附近山里,寻了一根赤柏松回来,一边听蒋泽伟说抬棒槌的事儿,一边用侵刀比对着做了一根索宝棍。

    适于做索宝棍的木头材料,除了铁犁木、青楷子外,赤柏松、水曲柳和柞木都挺好。并不是所有的木头都适合做索宝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