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初到黄州

    第25章 初到黄州 (第1/3页)

    “给我们苏总点这个苏轼的《初到黄州》”王现索指给女子看竹简的另一个套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总,这个肯定是水产类的食物,等下我们看,这个不用介绍了,谢谢"王现索示意点好了。

    “二位请稍等,今天我们的主庭院中有一场堂会,如果有兴趣可以前去消遣,这里不打扰二位,先告退了…”女子莲步轻移出了房间。

    “点菜尚如此,品尝岂不是更要细嚼慢咽,米要一粒一粒的嚼,哈哈!”王现索学着点菜女子的风格跟苏总打趣道。

    “现在流行各种概念化的餐饮形式,小王,你看这家店就是走的高端、典雅、文化路线,从进门到服务都在无限追求极致,光是点个菜,这不培训个半年怎么跟客人对答如流,正如你这次搞的包子项目,走的就是跑马圈地规模化定点,产品上我觉得以你对事情的把控应该也会让人眼前一亮的。我们这群老厨师就慢慢的落伍了,完全跟不上时代,力不从心了。”苏总分析着也叹息着,当年的手艺人有点头脑的会开店经营,凭着一把子力气,只要做到好吃、实惠就能做到拥有一小片天。

    王现索虽然没有参与过那个时候的经营,但是小时候也是有看到过各自为战的店家,吃到过缺少创意的菜品,体会过基本没有服务的服务。时代会把一个行业的成功转移到某个落后的行业上,两个或者更多的维度经过数值的比对可以形成新的成功模型。

    “苏总,什么时候有空可以到我们公司去坐坐,有一台样机就在我们办公室,专门用来做直播的。”

    “我这张老脸,不太适合直播吧,哈哈。我们那的老伙计也没有适合直播的啊。”苏总误解了王现索的意思,也正是这次误解给了王现索一个启发。

    如果说每个加盟机器的老板都在自己的的机器前直播,那要省多少推广费用啊。

    “苏总可以拍摄你的工人是如何制作包子的,做成短片放上各大平台,一样可以引流到您的生意上的。”

    “可是我也不会弄啊,现在学也来不及了,再学都学棺材里去了,哈哈”

    “苏总您师弟的这家店就是一路披荆斩棘才走到的今天,我敢断定这家店的老板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的人。”王现索知道苏总走到今天越来越下坡的必然性,就像有个故事:一个国王号令把富人的钱平分给穷人,贫富差距小了,但这也只是暂时的。穷人如果不懂得用钱生钱,最后还是会坐吃山空。而富人会利用他剩余的钱,再去赚取其他的人的钱,还是会越来越有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人给他钱是没有用的。

    等菜的时间,二人迈步站在阳台上抽着烟,阳台南边的整个院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