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明清会打成拉锯吗?【求追订】

    第八十四章、明清会打成拉锯吗?【求追订】 (第1/3页)

    “亲爱的丘吉尔,我们可能已经落后了,落后给东方的中国人.....”

    在北京城的驿馆内,大英帝国的东方特使马戛尔尼正在伏案疾书。

    窗外正在下这淅淅沥沥的雨。

    这是一个难得的雨天——北京这座城市降雨的时候可不算多。

    此时已经到了1790年,农历的八月份。

    距离明清双方上一次的大战已经过去了四个月了。

    这几个月来,双方偃旗息鼓,都在积蓄力量,准备下一场大战。

    而马戛尔尼也了解到。

    在东方。

    战争通常会在秋冬集结开始,避免影响春耕秋收。

    由于明清战争的结果。

    本来应该在几个月前就离开北京,然后南下与朱道桦商讨关于落实明英、明法之间签订的商业上、政治上的条约的问题的。

    毕竟朱道桦在离开欧洲的时候。

    是得到了不少国家的支持的。

    等他得到广东的时候。

    这些欧洲国家的“前期投资”也应该要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虽然这些前期投资指的是给朱道桦的道桦商行开了绿灯,尊重道桦商行的专利权之类的——就是保证不对道桦商行使坏而已。

    不过这在欧洲人看来。

    已经是相当了不得的善意了。

    我不对你使坏,可不就是对你好,要回报可不就是天经地义的么。

    本来在英国那边是不担心收不回这些“投资回报”的。

    因为当时的英国高层认为,他们有足够的筹码拿捏朱道桦。

    包括对朱道桦实行技术封锁、禁运等。

    然而等朱道桦回到东方之后。

    局势就完全超出了马戛尔尼的预料和掌控。

    首先....

    谁也没想到

    朱道桦居然拥有远超过现在欧洲的军事方面的技术!

    在无法通过暴力机器来威胁朱道桦之后。

    马戛尔尼也只能寻求和平谈判,希望尽可能的从东方捞一些好处。

    与此同时....

    为了平衡朱道桦的影响力。

    马戛尔尼也开始寻求接触清帝国,并且对清帝国进行了技术上的支持——比如说帮助清帝国仿制现在明军使用的那些武器。

    虽然这有些困难,毕竟谁也不知道朱道桦的高爆炸药的制造技术究竟是怎么回事。

    也没有雷管作为导火索。

    不过迫击炮的外观和炮弹的外观还是很容易模仿的。

    虽然说很那制造出和明军迫击炮一样的武器,但是只要加厚炮管,增加重量,制造出可以能用车辆推着走的臼炮并不困难。

    同时木托炮弹的仿制也并不难。

    而要加强威力也很简单——增加口径,增加炮弹装药量就行了。

    黑火药的爆炸也同样能炸死人——而且现在大清朝也得到了来自欧洲的黑火药的制造方法和配方了。

    除此之外。

    在英法两国的使团之中也有随行的军官。

    这些军官也加入到了大清包衣新军的整编和训练之中。

    为大清帝国提供军事上的顾问。

    所以马戛尔尼对于大清包衣军的情况很了解。

    在他看来。

    这样一支军队。

    在使用新式武器和新战术的情况下。

    放到欧洲同样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强大军事力量。

    而他们的对手明军就更不用说了。

    明军的陆军不但再装备上全面领先,在战术上也同样已经全面领先欧洲。

    这明清战争打下来。

    双方还没分出胜负。

    欧洲这边的领先优势先被打没了。

    而且这一场战争过后,无论谁是中国之主。

    那拥有比欧洲还要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中国,会不会和欧洲人一样,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到那个时候。

    欧洲人能抵挡得住吗?

    他们可有将近四亿人!

    “.....中国人很聪明,和欧洲人比起来,他们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更聪明的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