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山岳之民与赤木之民(卷终章)

    第三百三十章 山岳之民与赤木之民(卷终章) (第1/3页)

    随着中央集团军在辛特拉玛那达山谷的覆灭,尼弗迦德对于北境的入侵正式落下帷幕。

    对于这场战争,后世的南方和北方做出了不同的评价。

    ……

    在战后,尼弗迦德帝国第一次编纂的书册中如是记载:

    【援北战争(1263-1265)之所以爆发,全都是泰莫利亚特种部队的责任。

    帝国情报机构拦截的文件明显指出泰莫利亚意图抢夺辛特拉。我们如今皆知恩希尔·瓦·恩瑞斯陛下与当时的辛特拉公主希瑞菈·菲欧娜·伊伦·雷安伦殿下之间存在深厚的亲情;后来被称为“北境狮王”的兰恩·兰尼斯特·雷安伦早年也曾拜访我们的属国陶森特,结下过深厚的友谊。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无法对泰莫利亚的暴行置之不理,同时帝国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权力失衡的事情在北方发生。

    于是当时的帝国把军力调往辛特拉,在当地建立秩序,因此才能反转泰莫利亚的毁灭行动,维持和平。可惜北方国家的统治者们一如往常地顽固又短视,选择武装冲突而不是理性妥协。

    这次冲突当中,北方军队犯下了不可原谅的罪行,报应首先在第一次玛那达之战以及辛特拉事件中到来。我们伟大的陛下恩希尔·瓦·恩瑞斯事后写信向辛特拉宫廷表达同情,并希望这种梦魇不会再次重演。

    拿下辛特拉之后,尼弗迦德军认为北方局势已稳,但是北方持续抗战,导致两军在索登附近交战。北方人大言不惭地说这场战役是整个战争的转折点,但其实根本不具任何政治意义。辛特拉就此成为尼弗迦德帝国的领地。

    援北战争的第一阶段(1263-1264)到此结束。

    援北战争的第二阶段开始于1265年初。此时北境的国王经过秘密的会谈,以年幼的希瑞菈殿下为威胁,通过一系列的协议愚弄了彼时还是辛特拉伯爵的兰恩·兰尼斯特·雷安伦,企图在辛特拉掀起叛乱。

    尼弗迦德对此无法再袖手旁观,帝国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占领了莱里亚和利维亚,几乎没碰上什么阻力,每次都碰上想要和平与文明、欢天喜地的群众。

    接着我们进入了亚甸。国王德马维想阻止黄金烈日的进攻,但却不幸失败。

    米薇女王开始召集强盗和法外之徒编入自己的部队,毕竟北方一直都不缺这种人。

    亨赛特国王展现了北方人典型的阴谋本性,背叛了盟友入侵亚甸,我们事后对这种行为予以谴责。

    不过,北方人的剑梢简直跟春天战场上的融雪一样善变。弗尔泰斯特国王和维兹米尔二世随后不知所谓地介入了这场战争,以至于之后在雅鲁加河畔、利维亚、莱里亚又发生了一系列血腥的战役。

    恩希尔陛下看到了这种无情又不受控制的暴力场面后,希望及时制止这些愚蠢的战役,于是命令时任陆军元帅的门诺·库霍恩挥军东进,进行调停。

    可惜,一切北境国王的贪婪最终都在“莱里亚之战爆发”,我们的英雄军团对上了泰莫利亚、利维亚、莱里亚乃至残忍的海上强盗——史凯利格人的联合进攻。甚至在深山中的玛哈坎矮人都在北境国王的游说下派出军队。

    时至今日,北方都还认为这场交战是整场战争的转折点。不断针对这个定位论战也没意义,重要的是这场战争是两个战略的冲突,一是帝国军皇帝的正直战略,另一个是北方人阴险又推脱的战术。

    皇帝陛下知道这场冲突会有何下场,北方军队一点儿不在乎他们会对文明的人口带来多少痛苦。但是尼弗迦德不屑于此,拒绝参与这种行为,于是将军队撤回南方。

    不过此举却被北方人视为是认输的举动。

    最终,当时已经初步成长起来的兰恩·兰尼斯特·雷安伦辅佐了年幼的希瑞菈殿下,于战争中居中南北进行调停。最后南北总算达成了协议。

    援北战争自此结束。

    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时任陆军元帅的门诺·库霍恩在援北战争后不知所踪,有人认为他在之前的冲突中被北境人暗算,与士兵一同死去,他未经辨认的遗体正在某个普通的墓穴里安息;另一部分人认为元帅出于军人的荣誉感在失败后无颜回返帝国,于是放弃自己的荣誉成为了一名隐士,最后在悔恨中隐居多年,直至死去。

    不过在平民中间还流传着另一个说法:元帅在战斗结束当晚回到了最终的战场,他悲悯于自己未能够平息北境的混乱、拯救北境人们、为这里带来文明,更无法原谅没能够完成皇帝命令的自己。于是在他一座山丘的山杨树上吊。据说每到夜晚,元帅的灵魂便会在战场徘徊、恸哭并高喊:“日轮在上,为了皇帝陛下!”

    恩希尔陛下因为失去了自己的臂膀而痛苦万分,直言这是本次援北战争中帝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损失。】

    以上是尼弗迦德对于战争的记载。

    ……

    而北方学者收录在牛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