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便送一场觉悟

    第482章 便送一场觉悟 (第2/3页)

小心翼翼地看着照梨和尚,刚想说点什么,却见后者扫了他一眼,摇了摇头便直接消失了。

    这又让小和尚心头一惊,四处找寻之后也未能发现,好一会才忽然想起本来目的。

    “糟了,无法师父!”

    只是这时候无法和尚已经走远了。

    虽然当年先天一战武功已废,但因为易书元出手,无法和尚的体魄犹在,走起路来健步如飞。

    这些年明明有缘得闻佛门真法,但初时静心,后来得佛法真意,再后来反倒心中不定了。

    诸佛经典有云,人有困苦欲寻超脱,自会寻佛,佛法度之则得解脱。

    当初易先生所传无名经也有言,佛当度世人于水火。

    只是二十多年修禅念经,纵然在寺庙中不见红尘,但水火无法和尚见多了,佛却难说见到,佛门诸善皆为美德,难道只在寺中么?

    方丈圆寂之前说得没错,既不得禅定,不如下山去了!

    既然佛度世人于水火,何处有水火便去何处寻佛,又或许,照梨和尚说得也没错,自己可能真的尘缘未断吧!

    毕竟听闻北方之事,无法和尚也难言心无波澜。

    白日前行,夜游星光之时脚步也不停,每天深夜修行禅坐一两个时辰便当是休息了。

    一路上寻水化缘,以无法和尚的脚程,仅仅数日已然到达莫山边境。

    ——

    西河村的晒谷场中,易书元“念信”至此,恍惚中声临其境的老人也有人不由惊呼一声。

    “他竟然要去南晏?”

    易书元望了北方一眼。

    “那本来是他的家乡.”

    “别打岔,兄长你继续说!”“对对,继续说!”

    ——

    无法和尚一路北行,直至到了莫山关口,被大庸边关将士拦下了,还惊动了守门都尉,将这个只身北上的和尚带到了营所。

    在检查了无法和尚的度牒文书之后,边关都尉皱眉看着这个一看就至少五六十岁的和尚。

    度牒和文牒好像是真的,这僧人也不像是假的,浑身上下都搜遍了,除了旧僧衣旧布袋,也就一些和尚法器了。

    “大师,你真的要去南晏?那边如今可乱得很,这两年听说还有不少南晏人试图翻过莫山往咱们大庸这边跑的,我看大师要云游还是南去好一些。”

    “善哉,多谢大人提醒,贫僧身无长物,此去不为身安,而为心安!”

    看着和尚说完闭目念经的样子,都尉皱眉思索了一下,最终还是放行了。

    理论上大庸和南晏入境是有两国交好之约的,南来北往只要有路引文牒,边关也会放行。

    但大庸这边的关口好过,南晏那边的却不然。

    莫山以北的南晏关口内,无法和尚被关着盘问审查了半日。

    被放行的时候,紫檀佛珠不见了,钵盂被收走了,野外禅坐所垫的坐布也没了,甚至是金石火燧也没了,留一个水囊算是格外开恩了。

    等无法和尚走出南晏边关向北,不由哑然失笑。

    “善哉,贫僧这下是真的身无长物了,也好,也好!”

    无法和尚脚步都好似轻快了不少,摘枯萎的干藤野瓜掏空了做钵,风餐露宿一直北上,以他的脚程连行三日之后终于见到了房屋聚落。

    “终于能吃口饭了!”

    和尚这么想着,脚步都快了不少,只是当他越是接近村落,眉头就不由皱了起来,手中拿着那个藤瓜做的钵盂,和尚走入村落,房屋有的完整有的破败,却没见着什么人烟。

    “你是从哪来的啊?”

    一个有些含糊不清的苍老声音传来,和尚寻声望去,却见到两个杵拐老人站在那边弄堂处,一人手中还捧着不多的木枝条,似乎是捡柴火归来。

    “哦,贫僧无法,游方至此,希望化顿斋饭吃!”

    “和尚?”

    两个老人笑了笑。

    “这年头还能见到和尚来化缘啊随我们来吧!”

    和尚快步跟上两个老者,没走多远就到了一处院落,但沿途依然没见着几人,他只站在院外,没有进入院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