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不足一刻却是永恒!

    第522章 不足一刻却是永恒! (第2/3页)

,因为易书元根本不可能不顾。

    这两年,喜良生已经娶妻生子,这对于前生是高龄太监的他来说,是太大的惊喜,太大的幸福.

    易书元发现自己一切都是慢一步,而现在几乎是暂时无计可施了!

    嗯,江郎就不提了,自求多福吧。

    “师兄,你睡了么一下睡这么好的床,我睡不着了.”

    这次易书元不回答了,直接装睡,并且很快成了真睡.——

    似乎是因为上辈子的亏欠,这辈子喜良生家中连得子嗣,六年时间生了三胎,前面两胎男孩,第六年则是一胎女孩。

    一家人其乐融融,在村中安居乐业。

    易书元当然不可能一直在村中待下去,毕竟也需要生活,所以一直带着清灵或云游,或帮工。

    但不管如何走,不管走多远,至少没每年都会来喜家村。

    有时候来一次,有时候经过两次,村里很多人都已经熟悉这对道人师兄弟了,甚至村中不少人都找那道人算过命。

    这一年夏天,距离易书元第一次来喜家村已经过去了十二年。

    这次易书元来的时候已经傍晚,在村口遇上老村长就直接被邀请去了他家中。

    师弟在村长家敞开肚子吃饭,而易书元夹了些菜端着碗在村中到处逛,边走边吃,一直走到了河边。

    喜良生这会也捧着饭碗在这,或者说很多人捧着饭碗在河边纳凉吃饭聊天。

    此刻虽然是傍晚了,但依旧有人在钓鱼,正是当年那个钓鱼人。

    “阿朗,别钓了,回家吃饭去吧。”

    “马上走!”

    “哗啦啦啦.”

    河中央一大团水花搅动,有在河边吃饭看着的村人立刻道。

    “那水花得是多大的鱼啊?”

    钓鱼人回头望了一眼道。

    “应该是那条大青鲤,我偶尔能见着它,这大鱼是真的有了灵性的了,得亏了当年没让我给宰了,不然得是多大罪过啊!唉,道长您也在啊?”

    听到钓鱼人这么说,很多人才转头看向钓鱼人视线方向,见那位道人端着饭碗不知道什么时候到的。

    “唉,道长,您来了啊!”“哎呀,早知道请您去我家了!”

    “客气了客气了,老村长已经招待了!”

    “道长,明天应该不走吧?给我家娃儿算个命啊!”

    “好说好说!”

    “还有我家那小子!”

    “嗯,一定!”

    易书元都应诺下来,随后也蹲到一侧吃饭,正好是喜良生旁边。

    此刻的喜良生望着河中,也不知道是在看那钓鱼人的浮漂,还是更远处大鱼掀起的水花。

    “良生有心事?”

    易书元这么问了一句,喜良生摇摇头不说话。

    父母已经相继逝去,孩子也渐渐长大,两个男孩甚至已经能下地帮忙。

    田亩收成一直很好,一家氛围一直是其乐融融,但这些年,喜良生开始觉得差了点什么.

    尤其每次见到道长来村里,短暂停留之后又忙忙碌碌离去,那时候这种感觉会愈发强烈。

    思绪在脑海转动,心绪显得有些复杂,良久之后喜良生忽然问了一句。

    “道长,您算命奇准,品格高尚,为何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停下呢,以您的本事一定不难的,您总是这么忙碌,来去匆匆,是在修行么?”

    易书元刚扒了一口饭,所谓食不言,这会咀嚼一阵咽下,口齿干净了才开口回答。

    “贫道在找一条路,有个一直想去却不得其法的地方。”

    “什么地方啊?”

    易书元看着河面,也是沉默良久,随后好似在出神之中喃喃着回答了一句。

    “方、寸、山”

    喜良生皱起眉头,这什么山?没听过啊。

    这一次,清心清灵两位道人只在村中多了留了一天,随后就启程离去,依旧是很赶很匆忙的样子,不说清灵已经习惯了,就连喜家村的人都已经习惯了。

    村里的日子似乎一天天总是一成不变,喜良生一家也是一天天一直如此。

    只是喜良生却偶尔开始做一些怪梦。

    方寸山这个名字,在初时听清心道人提起的时候,喜良生其实根本没啥感觉,但随着日子过去,却时不时会在梦中想起那段对话。

    慢慢的,灵台方寸山的印象在梦中反复出现,搅得喜良生常常失眠,渐渐成了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喜良生多次在外打听灵台方寸山这个地方,但都没有结果,村人说世上根本没那个地方,但他就是不信,深知此地定是有的。

    眨眼又是几年,喜良生已经和妻子提出很多次,想要出门去找方寸山。

    一向和睦的家中也因此爆发过好几次争吵,一般都是以喜良生妥协结束,但偶尔也会吵得比较激烈,需要靠村中长辈来规劝。

    ——

    这一年,易书元再经过喜家村,心中有感,似乎喜良生正在接近灵台!

    这次易书元是清晨来的喜家村,经过喜良生家门前,却见有个身材高大的小伙子正背着行囊准备出门。

    才到门口,小伙子就撞见了已经是中年道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