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就是只蛐蛐(两更合一求月票)

    第443章 就是只蛐蛐(两更合一求月票) (第1/3页)

    林云嫣从偏殿出来。

    对面窗内,李嵘依旧看着她,眼神里透出几分好奇。

    “郡主与母妃说了什么?”他问。

    林云嫣道:“说了些殿下外祖家的事情。”

    李嵘一愣,复又问:“外祖父外祖母他们还好吗?父王谋反,也连累到他们了,是吗?”

    “殿下,”林云嫣柔声道,“连累势必会连累,眼下王妃所求的,也就是能少连累些。”

    李嵘若有所思般点了点头。

    林云嫣又转头看了眼殿内。

    她说话没有压着声,想来晋王妃能听见这几句对话。

    倘若李嵘当真心生不轨,儿子与娘家,孰轻孰重,就看晋王妃的选择了。

    等梳洗净面后,晋王妃重新坐到了窗下。

    母子面对面,看到一脸关切看着她的李嵘,晋王妃的眼泪险些又要落下来。

    “您怎么了?”李嵘没敢高声喊,好在这静心堂不算大,一字一字,嘴巴张开,从口型也能传递个七七八八。

    小小少年,面上稚气未脱。

    晋王妃忙挤出笑容来,回应道:“没事,母妃没事,你好好养身体。”

    养身体就好。

    千万不要有任何大逆不道的想法。

    如若真的走上歧途……

    一想到那种可行,晋王妃连呼吸都是痛的。

    她往佛堂那儿望了一眼。

    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晋王妃在心中不住念着求着。

    也不知道李嵘有没有看清晋王妃纠结的模样,他弯了弯眼,也笑了起来。

    半个身子趴在窗沿上,只是,垂在窗内的那只手,拳头握得很紧。

    另一厢,林云嫣回到慈宁宫。

    皇太后招她在身边坐下,问:“都与她说了?”

    “说了,”林云嫣答道,“王妃很是难过,看得出来两头为难。”

    “哀家也不想为难她,”皇太后叹道,“只是人这一辈子,谁又没经历过几桩为难事呢?

    鱼和熊掌,手心手背。

    真到了非选不可的时候,盼着她自己能想清楚、别后悔。

    哀家待她也算仁至义尽了。”

    母子之情,是血缘,是本性。

    天下之大,也的确有不呵护子女的母亲,但晋王妃显然不是那一种。

    “世道艰难,”皇太后又道,“已经乱糟糟了,哀家就想着,能少乱些就少乱些,神仙打架,最后都是百姓遭殃。过几日,哀家也再和德荣说道说道,聪明人莫行糊涂事。”

    说到这儿,皇太后压低了声音,询问林云嫣:“哀家听圣上提过一句,徐简担心李渡联合古月发难?”

    林云嫣颔首。

    这事暂时算隐秘。

    圣上暗中发文督促几道边关隘口加强防备,却没有在朝堂上大肆讨论,亦是担心朝中还有李渡暗线。

    一旦消息传开去,只会打草惊蛇。

    再者,徐简想尽量保住苏昌这根线,目前看来,苏昌没有再倒戈的迹象。

    “只一个西凉,就曾给裕门造成那么大的麻烦,”皇太后沉声道,“若是古月也来插一脚……”

    抵御住、甚至打回去。

    皇太后并非没有那样的信心。

    经过这些年的韬光养晦,兵力不缺,粮草充足,至于将帅人选,正如她前回与林云嫣感慨时说的那样,老将还能扛一扛。

    她更担心的是捉襟见肘。

    李渡若也跟着举兵,东拉西扯下,局势易变。

    林云嫣明白皇太后的担忧。

    在她的记忆里,古月没有与西凉联手,也没有进攻大顺。

    只是,上辈子的李渡顺风顺水,与现今状况天差地别。

    “既有外患,也有内忧,”林云嫣道,“娘娘,换个角度来看,若能顺利度过去,江山也能越发稳固。”

    皇太后闻言,呵地笑了笑。

    翌日。

    早朝上,依旧是你来我往,各有争辩。

    李邵昨日被圣上提点过,今日总算没有当朝冒出“把李嵘的脑袋挂到城门上去”这种话来。

    圣上督促各个相关衙门官员做好自己的事。

    多弄清楚一分李渡周遭的事,就多一分尽快抓到人的机会。

    哪怕真是大海捞针,只能等着李渡自己跳出来,也要在此之前多砍他几条胳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