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各怀心思

    第二十三章 各怀心思 (第2/3页)

的目的,和他攀谈,聊过去的事,他也没有真的很反感。

    只是次数多了,可能是被刨根问底触及到什么自己不愿意透露的话题,他才叫曲以明加强访客登记的管理的。”霍岩不是一个擅长表达情绪的人,可是在说这一番话的时候,还是可以清楚感受到他对傅贤海生前那种心境的同情。

    宁书艺听着这话,也觉得心里面有点不太好过,但和霍岩一样,她也很快就把这种情绪收敛起来。

    作为执法者,在案情的调查过程中,保持一个客观中立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你觉得有人想对傅贤海下手的动机会是什么?”宁书艺问霍岩。

    霍岩几乎不假思索就做出了回答:“财产。傅贤海本来算是清贫一生的人,虽然有一套房产,但是不是什么高档楼盘,黄金地段。

    他的收入本来就是中规中矩,一辈子又捐助了那么多贫困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存款可言。

    结果一朝被评上了模范,被动接受了社会捐赠,也算是天降横财,在那之后,从前不肯走动的子女忽然之间也分别跑来探望老父亲了。

    过去都没有露过面的外甥也成了康养中心的常客了。

    这摆明了都是冲着傅贤海名下新增的房产。

    傅贤海虽然约定好要把房子出租,租金直接捐赠,但是如果他死了,这房子易主,那之后要怎么处置,那就都是新任房主说了算的了。”

    “嗯,这确实是看起来最直观也最合理的一种推测。”宁书艺并不反对霍岩的观点,她自己之前恰恰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在康养中心的时候,那个叫做肖丽丽的护理员所说的话,给了她另一种启发。

    她把肖丽丽当时的说法转述给霍岩,然后说:“她的观点归结起来就两点。

    其一是蔡宇杰也未必有什么好心眼儿,不会无事献殷勤,肯定也是有所图。

    其二就是说傅贤海也不是外界鼓吹得那么伟大,那么无私,暗指他身上有什么外界不知道的污点。

    我觉得她应该是知道点什么,或者哪怕是道听途说,也听说了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