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文武双打

    第三百九十六章 文武双打 (第1/3页)

    林大官人沿着运河一路北上,途经的大部分地方都一晃而过,只在两个地方稍微停留了一下。

    第一个地方就是扬州,在扬州分宫住了几天,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让汪小娘子得偿所愿。

    同时巡视一下盐业,没有发现特别好的强取豪夺机会,就有点遗憾的离开了扬州。

    第二个停留的地方就是淮安府,靠着申首辅的面子,拜访了河道总督潘季驯。

    此人大概是明代最有名的水利官员了,一生四次担任河道总督,和黄淮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提出了好几条治理黄淮的策略。

    比较有名的“蓄淮刷黄”策略就是潘总督提出来的,在这个策略下,人为的把洪泽湖越搞越大,距离大明祖陵越来越近

    位于泗州的这个大明祖陵,是朱元璋高祖父、曾祖父、祖父三代祖宗的皇陵,在原本历史时空里,一百年后被洪泽湖大水淹了。

    林泰来很想知道,如果大明还存在,一百年后会是哪个倒霉蛋官员遇上祖陵被淹的事情。

    而这次林泰来顺路拜访潘总督,是想请托潘总督上疏,为疏通吴淞江故道鼓吹一下,毕竟潘总督是当今朝廷里的首席水利技术专家。

    但是目的没有达到,林泰来的请求被潘总督拒绝了。

    潘总督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什么疏通吴淞江故道的工程,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他不想趟浑水。

    林泰来纠缠了两三天,对这个风烛残年快退休的水利大佬也没什么办法,毕竟对方是也是申首辅的人。

    最终林泰来只能无可奈何的离开了淮安府,继续北上。

    十一月上旬,抵达了运河最北端的通州张家湾码头,然后就准备改陆路前往京城。

    当晚林大官人带着几个家丁在驿站过夜,其他大部分家丁只能在旁边找地方住。

    林泰来作为上京赶考的举子,虽然有资格住驿站,但是却没资格带五十个人住驿站。

    其实在一路上,为了避免太过于招摇和醒目,林泰来和大多数家丁都是分开的。

    一般他身边就跟着五六个人,看起来就像个普通的赶考举子。而其他几十人都保持着距离,并不聚集在一起扎堆行动。

    今天安置好了后,火气有点大的林泰来一边在庭院里溜达,一边纠结着要不要出去体验一下北地胭脂。

    张家湾大码头作为京东第一枢纽,自然也是极其繁荣昌盛的。

    正当这时候,看到有个眼熟的五品官员坐在院中的石凳上面,精神萎靡,垂头丧气。

    仔细回想了一下后,林泰来叫道:“真是有缘!又在驿站相遇了!”

    三年前林泰来上京考武举的时候,就在这个驿站遇到了一个叫徐贞明的热血官员,号称要在北方推广水稻。

    当时林泰来还和徐贞明打赌,说一年就会失败。

    没想到这次到京师赶考,又在同一个驿站遇到了徐贞明。

    听到有人叫自己,徐贞明抬头看去,立刻就认出了林泰来。

    主要是林泰来的外形令人印象深刻,只要是见过,就很难有忘记的。

    林泰来走近了后,问道:“你这是又要去哪?”

    徐贞明苦闷的说:“请假回乡。”很明显是郁郁不得志。

    林泰来便调侃着说:“三年前阁下信誓旦旦的说,可省江南漕运之半。

    但我在苏州苦等了三年,怎么还没等到钱粮减半的好消息?”

    徐贞明脸色黑了,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他起身就想走人。

    但是林泰来又上前一步,一巴掌就把徐贞明牢牢的按在石凳上。

    掌握了话语权的林泰来笑道:“怎么样?我的预言应验了?你推广水稻,是不是一年就失败了?”

    徐贞明有点不服的说:“在北方推广水稻种植,磨合成熟后,一亩可获原先数亩之利。

    我可以预料到,北方权贵担心加赋而反对,但我没想到,竟然连种地的农夫也反对。”

    林泰来答话说:“北方和江南不同,土地更集中,佃农比例更高。

    对这些佃农来说,土地都是老爷们的,产出多了也是老爷们拿走更多。

    所以改种水稻会让他们劳累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