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给我复述一遍

    第六百八十一章 给我复述一遍 (第2/3页)

事务,让你们当苦力牛马,还要先给你们配备骡马是吧?

    看着林经略脸色不甚好看,李德馨壮着胆子说:“即便阁下再杀十个使臣,我国也拿不出二十万石军粮和运转所需骡马啊。”

    林经略不由得闭目长叹,他发现和朝鲜国打交道,特别能培养自己的耐性。

    “无论如何,明年先给我凑出八万石!”林泰来只能放狠话。

    这时候,辽东巡抚郝杰也来到九连城,和林泰来会商后勤事务。

    经过考察,林泰来感觉郝巡抚这个人还算有才干和魄力,就将很多更琐细的事务委托给郝巡抚了。

    在原本历史上,在朝鲜之役中间的对峙期,兵部尚书石星和大忽悠沈惟敬力主议和,对丰臣秀吉进行册封。

    但当时郝杰坚决反对议和,声称说:“丰臣秀吉死有余辜,若朝廷还加以册封,只会让外国都以为我朝无人。”

    随后郝杰便因为与朝廷主流意见不合,被调往南京。

    看到郝巡抚走进幕府大堂,林泰来招呼说:“来的正好,先坐下与朝鲜国使节一起商议军粮运输的问题。”

    然后对郝巡抚说:“因为朝鲜国地理形势狭长和多山地高原的特征,海运对军粮供应极为重要。

    尤其是越往南打,距离辽东本土陆地距离越远,海运越重要。”

    然后又询问说:“统计完没有?辽东现在能调集多少海船?”

    郝杰答道:“目前有五十艘海船,每艘可运载三百石。

    从辽东、北直隶往朝鲜运粮,每年大约可以运十几次。如此计算下来,去掉损耗以及风波之险,一年可以运粮十几万石。”

    林经略皱着眉头说:“不够,还远远不够。”

    然后又说:“从山东那边发来的详帖说,登州已经调集海船三十艘,每艘五百石。

    可以先将军粮从德州、临清二仓从陆地运往登州,然后从登州装船,跨海到旅顺再沿着诸岛,抵达朝鲜国。

    他们预计每年能运送六七次,加起来是十万石左右。

    如此算下来,辽东和山东每年的海运能力约莫二十几万石,即便再加上陆路,这怎么够用?”

    郝杰便进言说:“辽东多大树,可以开始紧急造船,到了明年应当就有一批新船可用。

    另外可以从南直、闽、浙征调海船到山东,增加跨海运力。

    先挺过前三四个月,到了明年时,将海上运力扩充一倍问题不大。

    剩余缺额,就用陆路运输作为补充,应当勉强足够大军消耗了。”

    旁边李德馨听着林经略和郝巡抚的议论,心里羡慕的都快扭曲了。

    什么叫国力差距,这就是国力差距,实在没得比。

    就像刚才林经略骂骂咧咧时所说的,苏州一个县的钱粮可能都比朝鲜全国税收多。

    林泰来瞥了眼李德馨,又对郝巡抚说:“军粮运到朝鲜国境内时,还需要朝鲜民夫进行转运。

    但是如今朝鲜国要什么没什么,什么也指望不上,连骡马等牲畜都紧缺。

    所以还要烦请巡抚你在辽东等北地,先行购买骡马千匹,借给朝鲜国人使用。”

    “是。”郝巡抚答应了下来。心态和林经略刚才差不多——又踏马的增加了一项工作!

    和郝巡抚这边说得差不多,林泰来又转向李德馨,开口说:

    “如果大规模海运,那就需要在贵国西海岸上选择地点,作为卸船囤积军粮之所,然后再次第转运到各处。

    贵国现在没兵没粮没牲畜,但土地总该有吧?”

    李德馨问道:“愿闻其详。”

    林泰来让属员拿来地图,在公案上展示开,首先指向最边上,“第一个地点就是鸭绿江口义州,既临近海岸又临近辽东,可以作为最早期的军粮集散地。

    第二个地点,就是大同江口广梁镇。等收复平壤,继续南下时,就可以启用这里卸载海运来的军粮。一来就近支持大军,二来也可以利用大同江水系。

    第三个地点,就是贵国京畿的江华府。等收复王京汉城后,便可将军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