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第2/3页)

衣卫一起行动,总觉得对方表面客气,但官威甚盛,一直有低人一等的失落感,这时跟马和三人年龄相近谈得开心,便觉得心情大好,这是外面劈哩趴拉下起大雨来,远望江上水雾弥漫,别有一番景致。舍杨该说起每年吴哥城附近的淡洋(即今之洞里萨湖)在雨季湖水暴涨,湖面可增大到干季的近十倍大,马和大为惊奇,说这可比太湖更厉害了,忙问到那住附近的人如何对应处理? 舍杨该说了,平常一般百姓便是简单的茅屋居住在水边,雨季时只能往山上高处避水,且历代以来皆是如此,但因渔产丰富,还是离不开这个生活圈。天下之大,各族人总有与周遭环境共同生存下去的智慧。马和不由得谈起在北方的生活,到了长城外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国景象,李涧、阿贤跟舍杨该都是为之神驰不已,当下对这位早入门而且已外出任职王府的大师兄,更加佩服不已。当下天色渐晚,便约好隔日到龙江船厂再叙,也好去见识见识大明的造船技术!

    隔天一早起来,马和跟李鸿渊提了舍杨该来访一事,李鸿渊很赞同他们多交些海外的朋友,只是得先跟刘彬打个招呼! 马和应了声知道便去寻刘彬。对长年独来独往的李鸿渊来说,身边突然多了三个后辈子弟,也觉得热闹许多。想起当年刘彬跟自己是同年登第,之后分发单位不同,便各自努力去了。后来刘彬不甚得志诸事也偶有耳闻,这次到龙江船厂新任,应该是很想大干一场吧!

    马和由分司到提举司只是几步路而已,大老远便听到刘彬大声说话兼杂喝斥的声音,走近一听只听得刘彬说到:『这四百料的战船该工就是二千五百八十七工一分,该银就是七十四两六钱一分。船书(注一)里已经是明明白白也写得是清清楚楚的,你现在来跟我说船木作八百五十工不够,那我只会认为你这木工的厢长带人带的是有问题的,过去十五年都做得到的数字,你为啥不行? 今天你木作有问题,那我是苛扣铁作还是艌作来补给你木作的,这如何使得?』又停了半晌,刘彬不再大声骂人,只见四十个厢长各种脸色表情都有的陆续走了出来,各自散向前后厂区去,其中脸色最臭的一位边走边念叨说:『光这个月要的木料,还是得向由上元、江宁二县木料商进货,光单板(注二)就要上千片,这些木料商人,后台都是比硬的,我们那得罪得起。上回蔡家送来的那批川杉木硬要我签收,我跟你说了,谁收谁倒霉。』旁边的人说:『好了好了,你就少说两句,刘大人这不是也不容易吗!你这种事,私底下找荣副提举跟刘大人说去吧!荣副不是你山东老乡吗?』两人边说边到马和身边,抬头一看是个生面孔,便都住了嘴,微点头致意一下,闪身去了。马和心道一声有趣,暗地里把这些造船相关的数字都记了下来,指不定那日就派得上用场。

    船厂里咚咚咚咚的击鼓声响起,只见各厢房都有人在叫集合了,登时间穿着各自不同的工匠们三三两两的走到了各自的集合地,打铁的铁匠,做船蓬的竹工,厢长各自大声说明了本日的工作进度,几百人动将起来的场面,好不热闹。跟着便各自散开,整个船厂开始活泼泼地动了起来,打铁声,锯木声,油漆味,烧蛎灰味,热闹异常。

    马和进到提举司跟刘彬提了占城国王子的事,刘彬笑笑说来看看有啥问题,也不怕他看了就偷学甚么去。刘彬知道马和供职燕王府,便问起了北方的状况,马和虽是初府到不久,但却见事甚明,说道目前看不出大问题,但北方隔三差四还是得出兵施压打击,蒙古人若能散成小部落还好,加上我大明火器先进,不致酿成大乱,再则燕王英武,塞外部落也都精得很,这几年边疆应该没大事,怕是怕南京这边。刘彬点了点头,这种话题点到为止即可,便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