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河西!

    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河西! (第2/3页)

儒家子弟,才能取得这个资格。

    他要保证自己教育的单纯性,至少目前必须是。

    他要让这些百姓,跟着儒家的这些子弟,学会忠孝仁义,诗书礼乐,养出恭顺良善之心,生出忠君报国的念头。

    什么样的人,最好控制?

    答案是:读书人!

    读的道理越多,心中欲望越多;心中欲望越多,身上枷锁越多;身上枷锁越多,越是瞻前顾后,不敢肆意妄为。

    故而,他要的教书先生,必须是他要的教书先生!

    而在这一点上,善于改变自己,时刻能够调头的儒家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尤其是他的忠孝仁义,诗书礼乐,正是赵郢现在心中所求。

    来,河西,变成彬彬有礼,忠孝节义的仁人君子吧!

    至于心中血勇,悍不畏死,仗义死节,则请交给于秦卒!

    可以看得出来,张良这几日下了苦功夫,对自己的要求理解的很到位,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涵盖了所有的要点。

    赵郢要的,就是这些请来的儒家子弟,能贯穿自己的这些基本要求。

    此谓之,师之德!

    凡是不合格者,虽博学大儒,亦敬而远之。

    “你们两个也过来看看——”

    说着,赵郢笑着把张良出的这份考题递给身旁的陈平,陈平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看完之后,默不作声地递给一旁的萧何。

    赵郢也不着急,等两人看完,才笑呵呵地道。

    “如何?”

    “子房大才,此考题颇见功夫,臣以为可用——”

    陈平笑着开口夸赞了一句,萧何也忍不住看了一眼躬身立在一旁的张良,出声附和道。

    “臣也觉得子房先生此卷甚好——”

    赵郢笑着点了点头,把考题递还一旁的张良。

    “就依此题,明日上午,便举行考试吧——”

    他没有装模作样地随意挑所谓的毛病,让张良再去修改,因为没必要,对张良这样的人才,你只要镇得住,他就能乖乖地俯首听命,你若是没有那个能力,这种小儿科的敲打,也没什么鸟用。

    该走人走人,该造你反的,还得造你的反。

    得到赵郢的许可,张良也不多话,当即拿着考题,又匆匆地转身离去了。

    他也明白,对于赵郢这样的主公,空言虚语没什么用处,想要得到赵郢的认可,那就是老老实实地干活,直到真正取得他的信任。

    看着张良离开的背影,萧何眼中闪过一丝侥幸。

    幸亏当日自己识相,果断地跟随曹参来了此处,否则哪会有今日今时的际遇?就算不会当场殒命,恐怕也会沦落到今日之张良的下场。

    虽然河西郡四座县城的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但进展并不算快,因为石头的开采缓慢,又缺少后世的建筑神器水泥。

    不过因为红砖已经开始大批量的生产,县城里面主干道附近的房屋,倒是起了个七七八八,一处单独划出来的兵营,也已经基本竣工。

    可以投入使用了。

    他不准备把驻军放在城外,反之,他要把驻军都留在城内,平时负责驻守城池,也顺带维持城中治安。手中的几万大军,他决定在敦煌屯兵一万,阳关、玉门关、张掖和酒泉各自屯兵五千,而武威的兵力,则维持在八千左右。

    其余的人马,识文断字,功劳足够,又愿意留在河西郡的,分散入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县吏员,或者是地方亭长、游缴!

    至于八十一座学室,则由新兵大营出身,《铸军魂》成绩突出,思想过硬,读书成绩相对较好的低级军官,担当各学室祭酒。

    主抓思想教育,宣讲朝廷政令,推广不断补充更新的《铸军魂》,保证自己的学室教材和教义不会被人偷偷篡改!

    同时,在郡守府,专设学室督察组,对各学室情况进行定时核查。

    教育无小事,不可有一丝马虎。

    现在只有一百二十名儒家学子,还好说一些,以后人员多了,若是没有相应完善的制度约束,未必不会出问题。

    视察完武威城的建设进度,当天赵郢留在了已经建设完毕的郡守府休息。

    明日一早,他要亲自主持从教资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