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史禄:别拉我,我要去装一波

    第五百一十二章 史禄:别拉我,我要去装一波 (第1/3页)

    赵郢闻言,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沉吟了一会儿,这才徐徐道。

    “如今,螽灾尚未兴起,我这里倒是有些或许可行的法子,可以稍稍降低一些螽虫的危害……”

    赵郢这么说,史禄和张良都不由精神一振。

    螽灾在这个时代,几乎是绝症,各地官府的应对手段,都极其单一,只能组织当地的百姓,人力捕杀,大火焚烧,就地掩埋,但这对于铺天盖地,已经形成足够规模的螽虫而言,几乎起不到什么明显的效果。

    不然,也不至于每次蝗灾都堪称浩劫,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笔触目惊心的记录。

    虽然赵郢话说得很保守,但史禄和张良却深知,赵郢既然这么说,那就是真的会有一些能用的手段。

    “请殿下指教——”

    史禄说完,当即就伸手往自己袖口摸,似乎想摸什么东西,而没有摸到的样子,赵郢被这货的动作搞的有点懵,刚想问问他什么情况,就看到这货已经陪着笑脸,很是小心地看向自己。

    “殿下,臣能不能借用一下您的纸笔……”

    赵郢:……

    你堂堂的大秦少府,借点纸笔,直接开口就是,至于这么卑微?

    然而,史禄的脸上,却是前所未有的严肃。

    “螽灾之烈,更胜于旱涝风雪地龙之属,一旦发生,铺天盖地,螽虫所过之处,几乎片草不留,粮食绝产,酷烈处,甚至人畜尽毁,百姓苦不堪言,而今殿下既然有能应对之法,臣就想着,能不能记录下来,倘若真的有效果,当发行天下,记之史书,以传后人,如此,则我大秦黔首幸甚,后世子孙读此法者,亦当感念殿下恩德……”

    刚才自己是真的没想这么多。

    赵郢被这货一脸严肃的样子搞得都快不好意思了,微不可察地瞥了一眼张良,发现这货更利索,已经很自觉地跑到他自己的几案前,铺好了纸张,拿起了毛笔。

    做好了当场记录的准备。

    啊,这——

    我就是想着随便说说,你们搞成这样,我很难办啊。

    勉强压住自己几乎忍不住要翘起来的嘴角,他干咳一声,很是随意地摆了摆手,给史禄指了指几案上的纸笔。

    “不过是些聊胜于无的补救之法罢了,当不得什么大事,不过,你们既然要记,那就记下来好了——那些纸笔,你们随意取用——对了,史少府,你也坐到那边去吧,这样写起来也更方便些……”

    史禄得了赵郢的允许,满脸喜色地拿起纸笔,随便找了处位置,在张良不远处坐下了。

    原本赵郢是真的想随便说说的,但两人拿出这等架式,他倒不好说得太过随意,斟酌了片刻,这才徐徐道。

    “螽虫性喜干燥,一旦天气干旱,它们就会在土壤中产下大量的虫卵,等待来年,若是持续干旱,这些虫卵就会破土而出,形成螽灾,故而应对这些螽虫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它们还未孵化而出之前,尽大可能的杀死它们……”

    听到这里,那边的史禄和张良,早已经竖起了耳朵,唯恐漏过一个字眼。

    “可以生石灰拌水,以石灰水泼洒地面,然后再翻耕之,尤其是一些因为干旱而裸露出来的水洼河道,这些地方,虫卵尤为密集,务必集中力量,多泼洒几次……”

    听到这里,不要说史禄,就连张良都忍不住目露奇色。

    说起来,这个时代,人们对于螽灾,也就是所谓的蝗灾,已经有了一些很客观的认知了,比如,成书于战国与两汉之间的《尔雅》,对螽虫曾做出过草螽和土螽的分类,并指出,“五月动股作声其卵,至夏始出。”

    当然,至于陆佃所记载的∶草虫鸣于上风,蚯蚓鸣于下风,因风而化。性不忌而一母百子。故《诗》云∶草虫,螽。蝗亦螽类,大而方首,首有北人炒食之一生八十一子。

    就纯属扯淡,谁家能一口气生八十一个孩子。

    这个离谱的说法,属于明显的用力过猛,反而让他前面颇有见地的说辞,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