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坐而论道

    第一百一十二章 坐而论道 (第1/3页)

    奶奶哈哈大笑起来,认可了秦缦缦对自己的定位,

    “这才是对的,自家男人的事情,在娘家要保密。”

    秦天川和陈婉无奈的看着自家黑心小棉袄。

    陈婉埋怨了一句,“妈!哪有这样教的?”

    奶奶脸上的核桃纹愈加的明显,“不这么教?怎么教?我当年就是这样做的。

    不然啊,你们爸早就被你们外公抓起来枪毙了。”

    众人也是哭笑不得。

    这特么的能比吗!

    是一个年代的事吗!

    大姐秦海燕拍了拍秦缦缦的胳膊埋怨着,“哪有你这么吊胃口的!”

    她心里痒痒的,就像是遇到断章狗一般!

    秦缦缦咯咯的笑个不停,“没事,国庆之后伱们就知道了,他准备在国庆黄金周发动。”

    hiang!

    不断章,哪来的追读?

    她就是要保障自家男人在家里人眼里曝光度,这样以后才能要到更多的资源。

    至于用不用得上,她就不管了。

    作为完美的贤妻,这是她应该做的。

    陈婉愣了,赶紧说道,“国庆?这可和你们的发卡不太搭配啊,还是留着圣诞节之类的时候比较好吧?”

    秦天川也说着,“那个资金的事情,你们不用放在心上,不要太急了,国庆不是好时候。”

    秦缦缦却不紧不慢的说了一点点后续的操作,这才打消了众人的疑虑。

    秦天山笑了,“嘿嘿,到时候我倒要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场地什么的,二伯给你们找。”

    秦缦缦赶紧谢过不表。

    ……

    那边的卿云也接到了电话,却一溜烟的跑出了门。

    秦缦缦疑惑的看着,赶紧起身迈开大长腿追了出去。

    他又不认识路,瞎跑什么。

    一出门,却见到她自己的保镖头子刘耀南提着一个大旅行包,正在不远处的车边和卿云说着什么。

    不一会儿,卿云提着包,兴冲冲的跑了回来。

    “你提的啥?”秦缦缦好奇的问着。

    卿云将包拿到石桌上放下,笑嘻嘻的打开让她看。

    秦缦缦见到里面的东西,翻了个白眼。

    全是电路板,电子元器件什么的。

    卿云迫不及待的坐在桌前,开始动起了手,“我准备拼几个手机出来玩玩。”

    对着他的背影,秦缦缦一阵没好气。

    手机……还需要自己拼咩?

    算了算了,不气不气,就当买了一堆乐高吧。

    她悻悻的走回堂屋,和女眷们一起陪着奶奶看着电视。

    能拼出来的手机,自然是MTK的方案。

    不过,在2003年的这个时点,MTK才刚刚研发出了第一款手机芯片。

    MTK是个老牌子IT商,源自1980年创立的UMC,是UMC设计部门分拆的公司。

    但是做手机之前,MTK是做光盘存储技术和DVD芯片的。

    MTK虽然后面几年随着山寨机的大行其道而名声显赫,但是此刻,却很是悲催。

    费尽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第一款手机芯片,由于品牌新,认知度不足,即使它在DVD领域已有一定知名度,但是手机厂商貌似还是信不过这个刚刚起步的芯片公司,不敢冒险采用其首批芯片。

    看着手里刘耀南费尽心思搞来的芯片,卿云的脸上露出了邪恶的笑容。

    嫌石桌这边没有电源,卿云干脆提着包溜到屋里,插上了烙铁。

    半响,坐在堂屋的秦家四兄弟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老大秦天名鼻头翕动着,一脸懵逼的问着,“松香?”

    秦天山挑了挑眉头,看向了秦天川,“小卿?”

    秦相宇吃过饭给奶奶磕了个头便被赶走了,他老婆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

    剩下的第三代里,能玩烙铁的,也就秦天川的女婿了。

    秦天川起身走到一边朝着屋里张望了一下,坐回来点了点头,“在玩电路板。”

    秦天名笑了一下,而后叹了口气,“这才是男娃娃该玩的。”

    一边看电视的秦海燕撇了撇嘴,给了他爸一个白眼。

    她爸毕业于成电科计算机系,曾经是锦城电机厂的技术员。

    对这些东西格外爱好,就连大陆厚朴的产业都是这块。

    但她老公程斌却是西蜀外国语学日语的,是个文科生,对电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刚开始时秦天名是坚决反对她找个文科生的,两人的结合,完全是她的一腔孤勇。

    后来程斌和她在一起后,才被她爸逼着去西南财大学了经济学。

    秦天胜也晓得这些事,拉了拉他大哥,而后苦笑着,“相宇还不是不喜欢这些。”

    四兄弟喟叹了一下,而后却又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秦缦缦等人看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这群老头子在抽什么疯。

    秦天名见状忍不住讲起了古,“你们还小,不清楚。

    我们这个家,能发家,其实都是源自小卿现在在玩的电路板。”

    秦海燕懵了,“当年不是卖的鹌鹑蛋发家吗?”

    那时,秦缦缦还没出生,但她已经记事了。

    最早的一批鹌鹑还是养在当时在学校教书的秦天川家楼上。

    那会儿,因为鹌鹑有味道,邻居意见大,陈婉每天都要把楼顶的地拖上好几遍。

    秦天胜摇了摇头,“最早,其实是因为我们家相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