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汉芯疑云(二)

    第二百零八章 汉芯疑云(二) (第1/3页)

    汉芯一号就这么从论文中出来了。

    至于什么实体芯片不芯片的,程进压根不在意。

    他只想拿着这个‘研究成果’,去申请更多的补贴,然后进行魔改将汉芯变成真正的汉芯。

    因为,程进发现,要想真的魔改下去,需要的钱,真不是几千万就能解决的。

    可没想到,程进前脚刚宣布芯片研发成功,后脚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

    经过测试确认,程进的代码和图纸,确实可以造出芯片。

    偏偏华国因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因素,缺少了两个年代的壮年高端科研人员。

    总是爱开玩笑的。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他打算,直接把原装芯片的logo和字抹掉,换成自己的。

    为了应付成果鉴定那道关口,他决定……直接买!

    现在图纸和代码有了,能用的芯片也有了。

    但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

    从此,他开始了他瞒天过海、做大做强的狂飙之路。

    而实际演示过程中,程进则悄咪咪的换成了144针脚的原装芯片。

    此时的程进,妥妥的国内芯片顶流,被当成华国芯片崛起的希望。

    主打的就是一个简单粗暴但有效。

    但这一切,都需要钱,完全不是那点拨给我的科研经费能做到的。”

    媒体和民间更是把他称作为‘华国芯片第一人’。

    这些模块,只有获取了摩托骡拉的授权才能用。

    当专家对芯片进行测试的时候,程进笑了。

    反正在那些出生于20-30-40年代的专家们眼里,就是密密麻麻看不清楚。

    Logo。

    汉芯四号,根本就不是双核,因为当时的摩托骡拉也不掌握这种技术,但程进为了宣传,可谓是信口开河,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得到了官方认可以后,所有声音都沉默了。

    77个人,16个月,就成功研发了能用的芯片。

    买回来的芯片,内核和偷到的图纸不一样……

    不过,这也难不倒这位老6.

    正所谓最高端的诈骗,往往采用最朴素的方式。

    其中汉芯四号,还号称是国内首创的双核芯片。

    可由于没有调试接口和IP模块,后续根本没法进行。

    还能怎么说?

    只能说,小屁孩看人真准!

    这老6的6,真是6翻了!

    更重要的是,他团队里那几十个‘业内专家亲传弟子’们背后的老师,也绝不可能让他回头。

    可事到如今,程进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时间也不允许他回头了。

    芯片不比普通器械,制造流程极其复杂,还需要软硬件的配合。

    而程进吹牛的时候,也是越来越大胆了。

    这个方法,至今还在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既然自己不专业,那就请专业的来干。

    此时的程进,可以说是骑虎难下,毕竟牛皮已经吹出去了。

    真正能干活的,只有程进和他的4个助理。

    眼前的男人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先后发布了汉芯二号、三号、四号。

    从2001年9月开始‘设计源代码’,到2002年12月底‘流片成功’。

    摩托骡拉花了几十年才建立起来的芯片体系,靠这几个人就能突破,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里的流片,也就是试生产,是芯片量产中的重要的一环。

    程进主打的就是一个华国科研人员省吃俭用把每分钱掰成两半花,吃苦耐劳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

    更有甚者,将他海外留学回来报效祖国的情节润色到他都脸红的地步,将其成为‘芯片界的钱学森’。

    程进的逻辑很简单:反正都是打磨,既然装修公司能磨墙磨砖磨家具,那肯定也能磨芯片。

    牛批!

    此时的程进,俨然已经成为了芯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