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战终止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战终止 (第2/3页)



    难道是皇甫嵩如有神助,竟然率领一群残兵败将,躲进了大营?马超率军来到官军大营,却发现官军大营,已经人去营空。

    难道是皇甫嵩赶在他赶回来之前,带兵率先躲进了五十里外的陈仓城?

    马超又率军来到陈仓城下,却发现陈仓城和大营一样,也无人驻守。

    马超这时便明白过来了,原来皇甫嵩已经料到了在驱离董卓之后,他一定会率军折返。而皇甫嵩又料到,大营不如城池坚固。官军士卒士气低迷,面对西凉铁骑的进攻,区区大营肯定守不住。

    皇甫嵩还料到,陈仓城距离太远,任凭以步兵为主的官军怎么跋涉,也快不过西凉铁骑,若要逃向陈仓城,在半路上定会被赶回来的他率铁骑截击;故而,皇甫嵩一定是选择了其他城池作为逃跑方向。

    而距离陈仓城最近的、比较坚固高大的城池,是在陈仓以北大约百里的雍县。但若退入雍县坚守,那就是给西凉铁骑让开了通往长安城和函谷关的路。整个三辅最重要的两处地方,一是长安城,二是函谷关。长安城是关中的心脏,函谷关是关中的门户。只要攻下了长安城和函谷关,就等于是把关中三辅,紧紧地捏在手心里。

    所以,为了保全整个三辅,为了保全长安城和函谷关,皇甫嵩只得沿着渭水向东撤退。而沿着渭水向东,最近和比较大的城池,就是郿县。郿县,马超也是熟知的,因为在历史上,董卓就是那里建造了郿坞。郿坞之于董卓,就如同狼穴之于希特勒。

    马超刚想整合所有铁骑,忍住身体的疲累,继续追击逃往郿县的皇甫嵩部,扩大战果。但奉了他的命令率部进入官军大营和陈仓城的校尉伊健姬妾和治元多,都回来报告说,大营和陈仓城里囤积着众多的军粮。其中,大营中有六十五万石,陈仓城中则有足足两百万石。

    一听这个好消息,马超眼都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