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为大明立胆、立心、立魄、重塑金身!(均订加更)

    第125章 为大明立胆、立心、立魄、重塑金身!(均订加更) (第1/3页)

    “陛下,若鞑靼征召起十五万大军,辽东镇、蓟州镇压力增加。”

    项忠率先道:“微臣担心,鞑靼会攻打借道瓦剌,攻打宣镇。”

    “请陛下传圣旨,传令九边,谨守边线。”耿九畴高声道。

    刘广衡、马瑾等人附和。

    朱祁钰对朝臣的反应十分满意,若以前,第一念头就是震惊,为什么鞑靼又来攻打大明?

    然后是吐槽钱粮不够,兵丁不足等等。

    现在,才像大明嘛!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才是煌煌大明!

    来就来嘛,在家门口打,总比深入漠北,被鞑靼兵带着兜圈子更好。

    “哈哈哈!”

    朱祁钰大笑:“诸卿谏言皆好,内阁传旨,晓谕边军,令其做好守备。”

    “但是,朕认为,这是天赐良机!”

    “之前朝堂的计划,是先安朝鲜,再平女真,后打鞑靼。”

    “如今鞑靼敢来,正好一劳永逸,把他打疼了,打怕了!”

    朱祁钰没敢说,一战打崩鞑靼,可能性为零。

    但是,他要为大明立胆!

    我弱,但我不怕死!

    才是大明该有的精神!

    “陛下此言甚是,依微臣估计,鞑靼不可能征召十五万大军。”

    “一来各个部落不听汗庭号令,已有几十年时间了,非满都鲁一人之力,可以扭转乾坤。”

    王伟进言道:“二来,草原霸主乃是瓦剌,大明打败了瓦剌,威名传播草原,那些心思诡谲的鞑靼部族,不会甘心来大明送死的。”

    “三来,我方提前知道消息,可谨守关城,不给鞑靼可乘之机,鞑靼内部人心各异,用不了多久便会退去。”

    王伟却话锋一转:“他们退,我们就追!”

    “鞑靼敢来,就得付出代价!”

    “等于太保移镇辽东,有于太保、李督抚坐镇辽东,辽东无忧。”

    王伟信心十足。

    马瑾笑道:“王阁老,您还算漏了京营,如今京畿尚有十万大军,随时可支援辽东、蓟州,保管让鞑靼有来无回!”

    马瑾也是个狠人,允文允武,打倭寇、平苗乱、平广西蛮,打仗是一把好手。

    “哈哈哈,就算鞑靼真来了十五万大军,也讨不到好处!”王伟大笑。

    哈克楚都看懵了。

    我在哪?我为什么在这?

    闻听鞑靼征召十五大军前来劫掠,大明应该上下瑟瑟发抖,遣使献上降表啊,这才是正确打开方式啊!

    怎么这大明朝堂上如此雀跃?仿佛是天送大功而来?

    时空错乱了吧?

    还是演戏给我看呢?

    哈克楚悲哀的低头看了看,那玩意被装进了小布袋里,赎回还要花钱,心中悲戚。

    “伟大的天可汗,您不要做戏给臣下看了。”

    哈克楚悲哀道:“假笑掩盖不住柔弱,羔羊是成不了雄鹰的!天可汗陛下,若您害怕,可以和大汗谈判。”

    奉天殿上气氛忽然一滞。

    “哈哈哈!”马瑾忽然笑了起来。

    项忠、耿九畴等人都跟着笑,整个朝堂都笑了起来。

    “哈克楚,你知道本官在笑什么吗?”

    马瑾笑道:“笑你无知!看看你自己,都成了太监了,还惦记着前主子呢?”

    “本官就问伱,大明强,还是鞑靼强?”

    “瓦剌强?还是鞑靼强?”

    “以前大明有两个敌人,瓦剌和鞑靼,如今瓦剌去哪了?逃亡漠北吃沙子去了!就靠你一个鞑靼,能攻打几个边镇?”

    “大明有多少精兵强将?漫说十五万,就算是二十万、三十万,也有来无回!”

    哈克楚脸色微变,难道大明真不怕?

    怎么会呢?

    我是不是在做梦?

    “哈克楚,本官在辽东镇守多年,你们讨到过便宜吗?”

    刘广衡冷笑:“大明,不是以前的大明了,鞑靼,更不是以前的鞑靼了!”

    “以为靠一群匪类,就能抢掠大明?”

    “你想多了!”

    “衍圣公一脉,即将迁居四平城,朝堂准备征募十万大军,镇守辽东。”

    “你说,大明怕不怕你?”

    信息量有点大!

    衍圣公,竟迁居四平?四平是哪啊?好像在辽东?

    怎么会呢?

    衍圣公,可是大明文人心中的神啊,神的后裔,怎么能去前线呢?

    难怪大明不怕,反正都要征召十万大军,白养着也是养着,打一场就打一场。

    满都鲁汗想恐吓勒索大明,却正中大明下怀!

    你说可笑不?

    哈克楚想把消息传出去,茫然发现,自己成为了大明宫廷中的太监了,回不去了!

    “呜呜呜!”哈克楚痛哭,身体剧痛,加上精神崩溃,人直接昏死过去。

    朱祁钰让人把哈克楚、巴济带下去,妥善医治。

    朝堂上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陛下,打一仗容易,却又要损耗无数钱粮了呀。”

    胡濙长叹一声:“户部已经空虚,财政全靠内帑支撑,老臣担心啊,这一仗打完,内帑也空了!”

    “老太傅是什么意思?再来一次清洗?”朱祁钰眼睛亮起。

    胡濙翻个白眼:“陛下,您再来一次,天下商贾就没人敢进京了。”

    “哈哈哈,朕开个玩笑。”

    朱祁钰很满意朝臣不怕打仗的姿态。

    虽说有献媚的成分,起码做出来了。

    “打!”

    “无论如何,都打!”

    “他们不来,咱们就派兵劫掠他们!”

    “朕要给大明立胆!”

    “边镇没肉吃,出去抢!没媳妇,出去抢!缺丁口、缺奴隶,出去抢!”

    “朕今天就下圣旨,允许各镇,随意劫掠!”

    “一切劫掠,全归兵卒,中枢丝毫不要!”

    “不要怕惹事,惹了事,朕给他们兜底!”

    “煌煌大明,不可战胜!”

    嘶!

    朝堂上下倒吸冷气。

    皇帝是真敢说啊。

    胡濙、耿九畴等人却皱眉思考。

    “陛下,老臣以为,劫掠所得,应该交上来一份。”白圭忽然开口。

    朱祁钰皱眉:“朕希望鼓励边军,敢打仗、不怕打仗,若是强征边军抢掠所得,朕担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他要先给大明立胆,再立心,再立魄,重塑汉人金身!

    明人骨子里是种田吃饭,而这种思想,会让人变得懦弱,纵然懦弱的人便于统治。

    却不利于在大时代里乘风破浪。

    所以他要给大明立心,立一颗无所畏惧的心,立一颗敢打敢拼的心!

    至于统治,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如何不心向大明?难道一味的懦弱,就能好好统治了?

    老百姓不是傻子!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就拥护哪个王朝!

    若不能,王朝存续,也不过苟延残喘,早晚被推翻。

    “陛下,微臣认为,若陛下一味放纵,边军以后可就不好管了。”

    白圭说:“若边军心里只有抢掠,无视军队纪律,这支军队注定成为一盘散沙,陛下想练强军,就从细节抓起。”

    “微臣以为,边军所抢所得,交上来一点给朝堂,一来能缓解朝堂养军的负担;二来可以抢掠所得,作为抓住军心的抓手。”

    “陛下,白尚书此言有理。”

    刘广衡高声道:“陛下您想,若是一味放任军队抢掠,人心不足,等到边军返回内地时,会不会抢掠大明百姓呢?一旦习惯形成,再想改就难了。”

    “倘若遇到苦战,士卒口袋里揣得鼓鼓囊囊,他们还会用心打仗吗?”

    “老臣担心啊,若抢掠成风,这支军队就会变得有乃就是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叛逃了,然后掉过头来打咱们、抢咱们。”

    “利益面前,人会变成禽兽的!”

    刘广衡总督辽东,知之甚祥。

    “那刘爱卿的意见是?”朱祁钰不动声色问。

    “可以抢,但是,必须统一分配,由辅兵收拢劫掠所得,回到驻地后,统一分配。”刘广衡道。

    “统一分配,必然分配不均,人皆有私心,尤其军中的底层军官,心中向来自私,他们当兵就是为了钱财和功劳,无视下面兵丁的想法。”项忠带过兵,说道。

    “那也不能让兵丁把抢掠所得直接放进自己口袋。”刘广衡道。

    这是个难题。

    刘广衡说的没错,若是一味放纵抢掠,边军会沦为兽兵,恐怕一辈子都不能令其回内地了。

    “两位争论皆有道理。”

    白圭道:“不如折中,由中枢派翰林,负责统一分配,尽量公平,翰林定期轮换。”

    “这样的话,兵丁抢掠所得,便直接上交一部分,交给朝堂。”

    白圭这是在扩大文官的影响力。

    若设了这个分配官,便等于控制军队底层。

    皇帝想扶持勋臣、太监,形成三方势力制衡,白圭则把手伸进了军队里。

    论争权夺利,还得看读书人。

    朱祁钰目光闪烁:“可。”

    文武制衡,维持朝堂稳定,他这个皇位才坐得稳。

    “阁部拟定条陈,由都察院拟定翰林,派到边军,负责分配战利品,每年轮换。”

    “再给边将权力,可上密奏,直达军机处,可举报分配官的贪污行为。”

    “朕不求一汪清水,但也不能处处贪腐,把大明江山给贪没了!”

    朱祁钰将权力交给都察院。

    本来应该给兵部的,但如今兵部权力太大,不如扶持都察院。

    “臣等遵旨!”李实喜气洋洋。

    “韩雍,分配官上面设分配局,你来负责。”朱祁钰点名韩雍。

    韩雍也是允文允武,若用得好,能培养成统帅,却成不了名帅,他过于刚直,并不圆滑,容易造成属下派系林立。

    但他有成为统帅的能力。

    “微臣领旨!”韩雍叩拜。

    “转运朝堂的部分,就留在边镇吧,用来招募兵卒用。”朱祁钰不想转运中枢,因为层层伸手,到中枢肯定所剩无几。

    “陛下,这钱必须收回中枢!”耿九畴道。

    朱祁钰皱眉。

    “陛下,中枢乃水流之源头,若源头干涸,将支系皆干,陛下当知强干弱枝的道理。”耿九畴直言不讳。

    “那便转运吧。”

    朱祁钰被说服了,其实这钱,放在地方,也是被贪污走了,真能落到实处的,百分之一。

    “阁部重臣留下,其他人退朝吧。”

    等所有人退走后,朱祁钰走下丹陛:“留下诸卿,是商量一下,四军是否该出兵?”

    “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