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你喜欢磕头,就一直磕,磕到你清醒为止

    第169章 你喜欢磕头,就一直磕,磕到你清醒为止 (第1/3页)

    长城内城外的山坡上。

    毛里孩趴在了地上,眼珠子瞪得溜圆,充满恨意和不甘。

    “首领!首领!”他的亲卫扶起毛里孩。

    “回、回家……”

    毛里孩告诉他。

    铳声此起彼伏,有人埋伏在长城上,对着下面开铳!

    “打着我的大旗回草原,让我弟弟继位。”

    “记住,和大明修好,归附大明,维持住部落。”

    “废除岱钦的汗位,支持马可古儿吉思的汗位。”

    “我的妻儿让我弟弟照顾,不要为我报仇,不要报仇……”毛里孩声音越来越微弱,终于没了声息。

    亲卫嚎啕大哭。

    他们是随着毛里孩一同长大的贵族孩子,是他最忠诚的仆人。

    但此刻他是迷茫的。

    首领没告诉他,该如何突围出去。

    他看着如丧考妣的部下,心里更加迷茫,连敌人在哪都不知道,怎么回家?

    那火铳也诡异。

    只要有人试图翻越长城,就会挨铳,如果没人翻越长城,就不发铳。

    说明有人趴在长城上,俯视着下面。

    那,前军翻过长城了吗?

    亲卫眼中浮现一丝疑惑。

    旋即目光坚定,一定要将毛里孩的尸身带回草原。

    趴在长城上的伏兵正是齐卓。

    “公公,铅子不够用了。”手下禀报。

    “别省着,打几波猛的,吓住他们,就不会有人敢翻越长城了!”齐卓目光坚定。

    他要将鞑靼兵堵在长城内。

    等待天亮,让于谦派兵来收割人头。

    至于鞑靼的前军,翻越过长城的也寥寥无几,大多躲在长城底下,等着上面弹丸消耗掉,再强行翻越。

    齐卓手上只有2300火铳手,一千多难民组成的新军,合计四千人。

    弹丸稀缺,没有补给。

    所以,用弹丸震慑,而不是杀敌,让下面的人不敢翻越长城,熬到天亮再说。

    至于杀死毛里孩,纯属误杀,齐卓根本就不知道。

    “遵令!”

    本来这些兵挺瞧不起太监的。

    以为是个没卵子的怂货。

    结果齐卓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你们能吃的苦,咱家也能吃,你们想不到的东西,咱家却能想到。

    几番杀敌、缴获,让齐卓彻底收获军心。

    又收拢难民从军,率先赶到长城之下,登上长城,在长城上设伏。

    这些火铳手看齐卓的眼神,闪烁着小星星。

    齐卓却永远绷着脸,一直在换位思考,若他是鞑靼兵,会怎么翻越长城呢?

    弃马!

    若能缴获大批马匹,也是战功!

    齐卓开始思量。

    于谦部。

    战斗进入尾声,他留下五千人打扫战场。

    这次斩获恐怕极多,鞑靼不止没抢到,还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搭进去了。

    他亲自带兵往前压。

    压缩鞑靼兵的生存空间,让他们风声鹤唳。

    汇合了胡豅和顾荣,在墩台下,于谦命令兵卒休息。

    于谦也十分疲劳,防务全都交给胡豅,然后登上墩台去睡觉。

    他十分放心。

    胡豅比他更适合处理善后政务。

    翌日天还没亮,于谦只睡了一个半时辰,就爬了起来。

    洗个冷水脸,精神精神。

    伙夫已经做好了饭菜,都是胡豅安排的。

    于谦十分满意,就知道胡豅不会享受成果,而是会继续开拓。

    都是有野心的人。

    让夜不收先用,然后派去打探情况。

    待于谦听说鞑靼兵都被堵在长城内,并没有翻越长城时。

    顿时一惊:“你们还布下了后手?”

    顾荣抓抓头发:“都是胡总兵布置的,标下也不知道。”

    他让人去找胡豅。

    胡豅也满脸懵:“大帅,我想布也没兵啊,您说,会不会是齐公公?”

    “既然不是伱,肯定是他了!”于谦还真没发现,这个沉默寡言的齐卓,也是个将才。

    陛下可真是慧眼识珠,送来的胡豅、吴遵、齐卓,都是人才。

    “把地图拿过来!”

    于谦盯着地图:“齐公公手里的兵不多,铅子估计也消耗光了。”

    “他们在苦苦坚持,是相信本帅,能扩大战果。”

    “等天一亮,这些鞑靼兵就会突围,齐公公手里的兵力是拦不住的。”

    于谦沉吟道:“令骑兵先行,给鞑靼兵压力。”

    “顾荣,你亲率骑兵!”

    “出战!”

    长城险而长,天亮之后,鞑靼兵就能测试出哪里有伏兵,很快就能找到缺口,翻越长城。

    幸好,攻城器械都丢在了这里。

    他们只能弃马翻越长城,步行回漠北。

    于谦目光闪烁,想到了什么:“齐公公会不会也在打战马的主意呢?”

    “就算留不下人,也得把马留下来,不许鞑靼兵杀马!”

    “没了马,鞑靼兵靠什么能活着回部族呢?”

    “传令各边关,一旦鞑靼兵翻越长城,就派骑兵追击!”

    “不必守城关!”

    “胡豅,本帅给你一万人,你来守城关!”

    于谦迅速做出决断。

    他刚想说派塔尔去追。

    却生生咽了回去。

    一旦让塔尔出了长城,那可就未必回来了。

    这种蠢事可不能做,万里长征就剩最后一步,可不能折在路上。

    “张固,你率兵坠在顾荣身后。”

    “顾荣负责追,你负责招降!”

    “速度要快!”

    于谦这是给张固机会。

    同为文官,他也在想,壮大文官的兵权,来制衡皇权。

    就看张固争不争气了。

    “下官遵令!”张固早就想大展拳脚了。

    “兵卒们用完饭了吗?”

    于谦问后:“休息一刻钟,骑兵先出关,步兵休息两刻。”

    很快,骑兵出击。

    张固率领步兵在后面坠着。

    于谦没亲自去,战争进入尾声,重点是清点缴获,向陛下报功。

    这时候,战后清点、抚恤比打仗更重要。

    这些兵卒肯在战场上卖命,就是因为相信大明,哪怕是死了,战后抚恤朝堂也会发下来的。

    以前有上下贪墨的风气蔓延,导致明军战斗力不高。

    但皇帝决心肃贪。

    于谦坚决不允许在他部下出现这种情况。

    朝堂发下去的抚恤,每一个铜板都要发到实处。

    他会派人去查,还会请都察院和监察司来查。

    军吏忙到脚打后脑勺,不睡觉的连夜清点。

    缴获的物资要押解入官库。

    很快,战果先呈报上来了。

    鞑靼兵战损在8.5万上下,俘虏3.2万人。

    失踪的估计过万,不知道是跑了,还是死在哪了。

    而明军损失也不小,六万人战损,物资等不计其数,估摸在两百万两左右。

    这个数字,连于谦听了都咂舌,要不是皇帝在朝堂上竭力转运,中枢全力支持,他根本打不赢这场仗。

    虽说他是当之无愧的战功第一,但真正支持他得胜的,是皇帝。

    皇帝不计后果的给他支持,压下所有反对的力量,竭力转运全国物资,把内帑和户部都运空了,也没抱怨于谦哪怕一句。

    就这份支持,才使得这场仗打得这般顺利,才取得如此大的战果。

    但更喜人的是缴获。

    连于谦都坐不住了:“缴获这么多?”

    缴获十八万匹战马,三十多万匹羊,两千多匹牛。

    还有不计其数的铠甲、弓弩、刀剑等兵器,还有马车、船支等等。

    二十余万两金子,一百多万两银子。

    牛少的原因,主要是火牛阵给用了,今早就吃的牛肉,兵卒们吃得很饱。

    死了的牛马羊,全都制成肉干,充当军粮。

    这也太多了吧?

    于谦都看呆了。

    “回大帅,还有没统计出来的!”吴遵快忙疯了。

    “还有?”于谦真的惊到了,鞑靼这么富裕吗?

    二十多万两金子呀。

    大明缺金缺银缺铜,鞑靼也不产金子,哪来的金子?

    废话。

    都是他们祖宗从中原搜刮的呗。

    还有一百多万两现银啊。

    可以说,这场仗不但没赔钱,还赚了一笔。

    反而打崩鞑靼,是第二位的。

    “兵卒还在逐一搜身,估计还能刮出来点。”吴遵回答。

    至于兵卒贪墨,大家心知肚明。

    打了胜仗,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

    没必要斤斤计较,让兵卒离心离德。

    “根据抓住的俘虏供述,鞑靼各族的权贵把家眷放在横溪城,城里还有十多万马匹。”

    于谦倒吸一口冷气!

    这次真的赚大了。

    比宣镇一战,战果大太多了。

    报与陛下,陛下估计会震惊得闭不上嘴。

    “快,派人去收拢那些家眷!”

    “回大帅,胡总兵已经派人去抓了!”吴遵回禀。

    这个胡豅,做事和他很像。

    虽然胡豅这个总兵是代,但等战果报给朝堂,一个总兵可挡不住他胡豅的功绩。

    “好!太好了!”

    “快些统计出来,写好战报,给陛下呈上去!”

    “抚恤不必等中枢批复。”

    “尔等统计出缴获后,就开始发放抚恤。”

    “尤其那些战死的兄弟,抚恤一定要发到他们家去。”

    “还有那些鞑靼兵,本帅答应的,明天一早就开发,当着所有人的兵丁面发,一分不少的发到兵丁的手里。”

    “知道了吗?”

    于谦目光坚定。

    当明军,就一个安心。

    战死了不必担心,妻子朝堂养之!

    这是皇帝为大明立的心。

    所以明军才会悍不畏死,换做以前,钱粮都发不下来,谁给你个狗朝堂卖命啊。

    “大帅,这未免不合规矩。”吴遵担心中枢会叱责于谦。

    于谦功高盖主,难免引起皇帝猜忌。

    若因为稳定军心,而招惹皇帝的猜忌,得不偿失。

    “无妨!”

    于谦看透他所想:“陛下给本帅的密旨里,反复告诉本帅事急从权,东北三镇尽付于本帅之手!”

    “何况,陛下不是秋后算账之君。”

    “无须担心。”

    这一点,是于谦最佩服皇帝的地方。

    完全放手。

    任他施为,朝中皇帝给撑腰。

    再说了,已然功高盖主,他于谦自然要犯下些错,否则陛下赏无可赏,岂不让陛下难做?

    不知何时,于谦也学会了自污。

    这时,前线传来信报。

    齐卓配合顾荣,伏击鞑靼兵,导致鞑靼兵崩盘,六千余人跪地求降,一万多人翻越过了长城。

    鞑靼兵因为没用早饭,又要攀登长城,干脆杀马饮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