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火出圈的契机

    第57章 火出圈的契机 (第2/3页)

海底》首句以月光、云朵、海水起兴,借助光线散射的路径,同时结合下段的首句采用移步换景的顺序,有条理地写出了月光传播的范围,一并为整个故事奠定了浓郁的悲情基调。

    通过描写海浪中弥散的血迹、无望而决绝的步伐,并将海浪赋予以人的情感,无不体现出作者情感的宣泄。

    歌词所讲述的故事富于对人称视角的变换也是描写的一大亮点——

    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不仅有利于抒发深层次的情感,由点及面地阐释时代大背景下社会主流群体的生死观,还能引发听者进一步的遐想:

    歌词中的讲述者,在女子生命中的最后一刻和她对话的“我”,究竟是女子的知心伙伴,还是该女子的精神寄托?

    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作者精神的化身。

    显然在一些听者的主观意愿中,他们希望该女子生前有人陪伴着她,即使在蹈海的前夕还是有人能够悉心倾听她的肺腑之言;但在部分崇尚现实主义的评论家看来,后者是更加接近主旨的一种可能。

    歌词塑造了一个身着白纱柔裙的失意女性形象。

    ……(省略千字)

    无论是“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的张九龄,抑或“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苏东坡,都更侧重以哀景写乐情。

    他们在诗歌中阐述的人生观是在饱经挫折的人生阅历上产生的,并不断借其说服自己成长为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谦谦君子,这是与当时儒家思想积极应世的要求相吻合的。

    与之相比,《海底》所表达的精神内核则更加绝望,是更加沮丧、阴郁的意向表示。

    在多数现代群体的意识里,多数理想是脱离实际、不可能实现的,无论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终将“一切散为烟”。

    ……

    【逝水无痕】洋洋洒洒近两千字的长评,足以看出她反复倾听这首歌之后,其感悟是有多么深刻。

    她对这首歌当然是喜欢的,否则也不可能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