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对策

    第35章 对策 (第2/3页)

颗定心丸,要是追究起来,谁都逃脱不了干系。

    第一个问题到此为止,会议进入第二项议程。

    第二个问题:下一步该怎么办?

    众人听到这个问题,纷纷交头接耳,有摇头的,有叹气的,有茫然的,只有张良,神色冥然,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讨论来讨论去,就是没人站出来出个主意。

    刘邦急了,于是大声说道:只要能助寡人一臂之力,寡人宁愿将关东之地分出去给他。”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刘邦深信这个道理。

    土地可以分,财物可以分,美女也可以分,唯一不能分的是手中的权力,所以他不会傻到说寡人把汉王的位子让给他做。只要手中有权,分出去的东西迟早还是要回来的。

    刘邦环视诸将,虽说大家都眼含渴望之情,但是没人敢站出来。

    这个时候,一直没吭声的张良终于站出来,说道:“九江王英布与项羽不合,彭越据梁助齐,他们都是当今的枭雄,可以招来为我所用,而我军中大将韩信堪为大用,大王若能将关东之地许与这三人,他们定当对大王感恩戴德,奋而击楚。”

    张良心中早有主意,只是他为人谨小慎微,平时话不太多,一出言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不爱出风头,为的是免于遭人嫉恨。

    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万万不可,有的说不妨试试。

    说不可的,认为英布和彭越本不属于汉营,怕养虎为患。

    说可以的,认为目前楚强汉弱,必须联合强援,否则没有活路。

    自从张良追随刘邦以来,他对张良的话从来都是言听计从,可这次他却有些疑虑:这三个人能帮我打败项羽吗?彭越有点交情,可以搞定,但英布却很少有来往,他能效忠于我吗?要大用韩信,就必须把兵权全部交给他,万一他不听话怎么办?

    张良看出了刘邦的疑虑,说道:如今楚强汉弱,只有先打倒最强大的敌人,才能继续走下一步。

    看着张良坚定地眼神,刘邦最终下定决心,给第二个问题盖棺论定。

    这个方案极其重要,它的实施最终奠定汉军胜利的基石。

    彭越不必说,跟刘邦有交情,很好联络;韩信本来就是自家将军,也没问题。那么问题来了!

    英布怎么办?怎么让他叛楚归汉?

    谁都清楚,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楚强汉弱,再加上汉军新败,前途未卜,你要说服对方阵营的将领此时来归顺,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弄不好说客上门会有去无回。

    刘邦环视众人问道:“谁可为寡人游说九江王?”

    话音刚落,一个谒者(官名)应身而出,他叫随何,在汉军中并无名气。

    大家见一个小小的谒者有这种勇气,不禁刮目相看。

    刘邦很高兴,于是派他作为汉使出使九江王封地,并调二千名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