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太子危机

    第57章 太子危机 (第1/3页)

张敖王位被废其实并不冤,他能从烫手的王位解脱出来,也是一件好事。异姓诸侯中,以他的才能,废黜是早晚的事。现在被废,还能捞个侯爷做做,再晚一点,恐怕想留个全尸都难。

    只能说,刘邦坏心办成了好事,若以为他在为张敖未雨绸缪,那就太抬举刘邦的人品了。

    他所做的一切,可以理解为父爱!

    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太子刘盈排行老二,是吕后所生,虽说刘盈有着刚毅果敢的父母,也许因为小时候被刘邦那一脚踹出了后遗症,刘盈身上并没有刚毅果敢的基因,在刘邦的印象中,自己的这个儿子很仁弱,一点也不像自己,再则,刘盈的生母吕后因为年老色衰失宠。所以,刘邦并不喜欢太子。

    皇帝不喜欢太子,这会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平常百姓家,父亲不喜欢某个儿子,并不少见,因此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无非就是分家产的时候,分的少一点多一点而已。可要是在皇家,这就是大问题,太子作为国家继承人,追随的人自然成群结队,如果皇帝不喜欢太子,那么就有可能要改立,而改立说得轻松,但真要动起来,那可绝不轻松。动作激烈点,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事件也是常有的事。

    这件事情,皇帝做起来,他也不容易。把话说透点,其实,废立太子的背后,还是权力的角逐。

    改立太子这个念头在刘邦的脑子里并非一天两天了,当然,这个念头的形成跟一个女人的努力有关系。

    一个美丽无比歌艺双绝的女人。

    她是刘邦一生最宠爱的女人--戚夫人。

    戚夫人除了能讨刘邦欢心外,也很争气,她给刘邦生了第三个儿子,现任的赵王刘如意。随着刘如意一天天的长大,刘邦发现在这个儿子身上,有很多自己的影子,比如聪明调皮捣蛋不循规蹈矩,这不就是少年时的刘邦么?

    父亲都喜欢像自己的儿子。

    亲属也罢,朋友也罢,都能适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规律。刘如意虽然封为赵王,刘邦还是把他留在了身边,倾心的培养,努力的栽培。

    在他的心里,这个儿子才是未来的储君。

    刘邦的偏宠助长了戚夫人的气焰,也加深了吕后的恐惧。

    戚夫人与吕后的较量在后宫中已经趋于白热化。

    如果说,朝堂是男人的战场,那么,后宫便是女人的战场。

    而女人的战场,同样的血腥与残酷。

    吕后的前半生,并不幸福。

    一个家境优越的小姐嫁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男人。没有几年,刘邦又落草为寇,她整天活在担惊受怕的日子里,好不容易,刘邦混成了一方诸侯,可她却成了俘虏,过着有一天没一天的生活,等与丈夫团聚后,却豁然发现,她的丈夫已经不仅仅属于她一个人,他的身边美女无数,佳丽成群,而令她最伤感的是,她的丈夫迷恋上了别的女人,而她则日日夜夜受着冷落的煎熬,她很无奈,她很孤独,她甚至绝望,所幸的是,她还有一双可爱孝顺的儿女,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他们。可是,即便这样,还有人要来抢,抢走她最后的一切,抢走她的明天!

    她的每一天都生活在巨大的痛苦与恐惧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宁愿选择夫妻恩爱,男耕女织的恬淡生活。

    可惜,永远不能回到过去。

    她的内心在巨大的煎熬中,终于变得异常的残忍与扭曲。

    她发誓如果有一天,她还活着,她一定会让抢走她丈夫的女人生不如死。

    没有人生下来就很残忍,而残忍往往是悲剧的开端。

    戚夫人始终只是个单纯的女人,她是个幸福的女人,她集万千宠爱于一生,享尽荣华富贵,而且老天待她不薄,还给了她未来的希望。如果后宫中只有她一个女人,她,刘邦和他们的儿子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三口之家。

    看着儿子一点点的长大,戚夫人的心中充满了幸福,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她开始憧憬着儿子的未来,她开始谋划着儿子的未来。

    她希望她的儿子不仅仅是王,她希望他能成为未来的天子,给她带来无尚的光荣。

    她不停地向刘邦吹着耳边风。

    即便是再坚定的男人,也经不住心爱的女人三番五次的诉求。他开始思虑换太子的办法。

    刘邦知道改立太子,事关重大,如果不小心处理,必然引起朝局的大震荡,而这是刘邦最不愿意看到的。

    他开始在众多大臣面前毫无保留的表现出对刘如意的宠爱,对刘盈的不满,让支持太子的大臣们自己去揣摩,扭转对太子的态度,转而投向赵王。

    但他低估了那些大臣们,买他的帐的人不多!

    他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在廷议时抛出来,做一番试探。

    刘邦决定廷议废太子的事情,传到了吕后的耳里。

    吕后陷入了极度的惊恐之中。她已经在刘邦那里失宠,如果连太子地位都不保,那么她将彻底地一无所有。

    不,不行!要反击!吕后在惊恐之中镇定了下来。

    她开始暗中活动,动员一切力量保护太子,她四处拉拢大臣,为太子做羽翼。

    令她欣慰的是,朝中重臣都倒向了太子一边。

    高祖十年(公元前198年),刘邦在朝堂上正式抛出改立太子的提议。

    群臣经过短暂的沉默后,朝堂上就像炸了锅。

    重臣们的态度很明确,他们认为太子是国家的根基,不能换。当然,支持废太子的臣子虽然不是重臣,但也不在少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