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刘启的盛世4宫廷争荣

    第96章 刘启的盛世4宫廷争荣 (第1/3页)

郅都任济南太守一年余,济南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面貌一新。

    济南郡的大治,无意之中给大汉帝国开拓了一条新的吏治方向。那便是,对付地主豪强绝不能过于仁慈,你敢犯法,我就敢下杀手。

    从郅都开始,他是第一个,但决不是唯一一个。

    郅都的雷霆手段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敬畏。

    上至列侯宗室,下至平民百姓,只要一见到这位目光凌厉的官员,都是侧目而视。与济南毗邻的郡守们更是将郅大爷当成神来供奉。

    当然,郅大爷推崇严刑峻法是事实,勤政爱民也是事实。

    郅都在获得敬畏的同时,也获得了刘启发自内心的欣赏。

    郅都是忠臣。

    忠臣的称赞是那个时代官员们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也许忠臣二字不能带来爵位,不能带来财富,有时反而会带来死亡,但是,为了这两个字,作为臣子,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因为它是荣耀,它是节操,它是认同,它是追求。

    作为臣子,能获得皇帝的宠幸不难,但要让皇帝称之为忠臣却并不容易。在刘启的心中,丞相陶青不是,太尉周亚夫不是,他的亲弟弟刘武也不是。

    刘启有了这样的认识,郅都回到中央是迟早的事,只不过这件事宜缓不宜急。

    刘启更加清楚,在朝廷的纵容下,长安的土豪劣绅们的嚣张气焰不会比济南逊色。

    如果苍鹰来了,他们还有好日子过吗?狗逼急了能跳墙,人逼急了可就要出乱子了。

    况且,刘启认为眼下最要紧的事不是让郅都回到朝廷,而是他酝酿了很久的事情,而正是这件事引起的一连串反应,让很多人身首异处,其中就包括远在济南的郅都。

    刘荣当了太子,他的母亲栗妃不满于只当个妃子,为了能成为皇后,她不断向刘启吹枕边风。

    栗妃的意思其实也是刘启的想法,薄皇后无子,而且她不懂得讨人喜欢,要不是碍于太皇太后的面子,他早就把心中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太皇太后已经驾崩很多年了,藩王平定了,太子也立了,是该解决这个问题了。

    景帝六年(前151年)九月,在朝野上下一片惊疑未定中,刘启下诏废去皇后薄氏,更让人不解的是,刘启并未宣布新的皇后人选。

    朝野议论纷纷,他们无法理解刘启废后的突然,皇后为后宫之主,一国之母,废后总得拿出个说法。既然废了,那也该立一个新的不是。然而,刘启却宁愿让人议论纷纷,把后位空在那里,这是唱的那出戏?

    刘启自然有他的苦衷,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