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布局

    第215章 布局 (第2/3页)

    他的确很欣慰,也很自豪。

    可惜的是,刘询自感身子骨大不如前,他甚至经常回忆起一些往日的旧事,在刘询看来,这是人老的征兆啊。

    刘询要开始为日后进行必要的布局了。

    刘询是个不居功自傲的人,他认为国家能在他手上走到现在,与那些活着的还有死去的臣子休戚相关,自己不过是用对了人。

    所以,他命人将十一位居功至伟的功臣一一画像,供奉于麒麟阁。

    其中排名首位的自然是霍光,考虑到其后代谋反,他在画像中只有姓,没有名,其次是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十一人中分布在各条战线,有搞军事的,有搞政府工作的,有搞外交的,有搞宗室事务的,都是各个系统的杰出人物。十一人中,唯有萧望之还活着。

    萧望之是萧何的后代,但是他家传到他的祖父辈,却只是个务农的平头百姓。萧望之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拿起了书卷。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萧望之学有所成,在长安儒生当中有了名气。

    萧望之在丙吉的推荐下受到霍光召见,霍光试探几下,发现萧望之确实才华,本想笼络留用,但是萧望之对霍光的专权十分厌恶,不肯依附,因此被霍光弃用,在霍光时代,萧望之不过只是个小苑东门侯。

    你可能会以为,萧望之混得还不错嘛,好歹也是个侯爷。其实,这个小苑东门侯不是什么侯爷,它只是个芝麻绿豆官,顶多算个门卫里的主任。

    萧望之的伯乐是魏相,霍光死后,萧望之受魏相赏识,做了大行治礼丞。

    萧望之受刘询重视是因为一篇暗指霍氏作乱的奏疏,正是因为这篇奏疏,萧望之走了刘询的视线。

    刘询刚刚掌权,在治理国家上有诸多不明,他常常征询萧望之,萧望之总能给出合情合理的建议,因此萧望之很快就做到了谏议大夫、丞相司直,少府等。

    刘询想试试萧望之治理地方的才能,任命他为左冯翊,担任京畿地区的行政首脑,积累实际的治政才能。三年后,因政绩升任大鸿胪。

    前59年,萧望之代替丙吉出任御史大夫。

    在长期对萧望之的观察中,刘询还是发现了他的缺点。

    萧望之虽然有才,却恃才自傲,常常看不起别人,所以得罪了不少人,特别是得罪了刘询的身边的宦官弘恭、石显等人,在五凤二年(前56年),萧望之被人告发,罪名是不关心丞相生病,作威作福,贪财。刘询知道萧望之有孤傲的毛病,才华却是有目共睹的,他不愿意治他的罪。再则,考虑到自己身体大不如前,太子仁弱,必须要有重臣辅佐,所以他暗中布局,把萧望之降级,贬为太子左傅,陪太子读书去,也是明显的保护措施,免得自己还没挂掉,萧望之就在火坑上牺牲了。

    刘询的用意其实很清楚,要把萧望之留给儿子用,所以这次告发后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