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青年新思想与扎酒喜宴

    第六十九章:青年新思想与扎酒喜宴 (第1/3页)

    在汉王川卫生所住了两天之后,刚有好转,石头村长和杨柳方就坐着刚从石圪村拉水回来的王山的马车,回赵马川自己的木工房。原来石头村长昨天应该回去给村民拉水的,只是因为喷漆中毒回不去,所以让自己的妻弟回去帮忙拉了两车。

    “二姐夫,为啥不用村集体的钱给每户人家置办一个水桶,这样大家都能够存储两三天吃的水。”一路上王山开始抱怨他二姐夫这个村长。

    “三弟,你不了解,额蒙(我们)葱底子薄,村里那点钱别说每户一个水桶,就是十户一个都不够。就这还要照顾吃不上饭的。”石头村长有他自己的难言之隐。

    “石头哥,为啥不让村里人出去打工呢?”李桐福也不解地问。

    “木文化嘛!有的人家一辈子都木(没)出过葱(村),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咋个去嘛!额知道你们是为额好,关心额蒙葱(我们村)的发展,额这么多年也一直在想办法,怎么把这个葱(村)子的穷根子先拔掉。”

    “石头哥,我和王山这些天下乡,发现一个问题,按理说你们和王山他们这边离省城西州比较近,怎么比赵马川、红土庄、甚至挨着其他城市的忘情川都穷啊?”

    “你木(没)发现,赵马川挖沙,红土庄做砖,忘情川给青海还有宁夏这边牧民做靴子和酒囊、奶囊,他们每个葱都有自己的门路嘛!额蒙葱七不挨八不靠,尽管是离城市近,可是交通不行,木(没)路,加上缺费(水),就木(木)收入来源。”

    “等额和银花成了亲,额蒙村会好点,额丈人给找了一个发财的门路,准备让额洗沙。”王山插话说。

    “洗沙?怎么洗?”杨柳方疑惑地问。

    “你不懂,你看这些拉到西州的沙子,现在都含着泥土,卖不上价,到了西州沙场都要用水洗一遍,这样从沙场再卖出去的,就比直接从这里拉出去的1方要贵1块钱。如果额们这边直接洗好,再卖出去就是成品沙,沙子钱赚了,洗沙费也赚了。”

    “听起来是不错。咱们这里连水都没有怎么洗呢?”

    “额准备以村里名义,等明年开春后化冻了,带着村里壮劳力在赵马沟额蒙村这边,打几口深井,从里面取费(水)。这样洗沙的时候每户出一个人,大家都有钱赚。”

    “是个好主意。”

    “不错!是个发财的好路子。”

    几个懵懂的青年,在当年根本不懂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一路上都在为王山这个帮村民致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