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4.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3/3页)

  吴王迁怒淳于意,却又不好治罪,便派人将淳于意押送回齐国,并向齐王施压要杀掉淳于意。齐王也不傻,便将这个烫手的山芋传给了朝廷。

    按汉律,当判淳于意肉刑,要被砍掉右腿。

    淳于意的女儿缇萦,孝顺且刚烈,为了给父亲申冤,她跟随父亲一路,前往长安告御状。

    到了京城,在众人帮忙下,缇萦终于见到了文帝。

    缇萦说:“我父犯法,理应受刑,然而,倘若割掉他的鼻子或者砍断他的脚,他就永远是一个废人了,就算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愿意做官府的奴婢来替父赎罪,好让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以孝治天下,而且身体力行。他为缇萦舍身救父的孝义而感动,同时,他觉得肉刑太残酷了,一个人若犯了法,就成了废人,永远失去重新做人的机会。

    文帝向廷尉张释之了解到,吴王纯属挟私报复,便当场将淳于意的肉刑改为罚金四斤。接着又嘉奖缇萦孝义,奖金十斤,还亲赐缇萦“千古孝女”牌匾。

    之后,文帝清理肉刑。肉刑从商朝设立,到汉文帝时已有近2000年历史,共200多种。如黥(刺面)、劓(割掉鼻子)、刖(砍断脚)、宫(司马迁那种)等。

    文帝将黥、髡等刑罚改为城旦(筑城)、舂米等,将劓、砍脚等刑罚改为打板子。文帝十四年,大汉全面废止肉刑。

    在诏书中文帝说道:“古时无肉刑而天下安宁,现在肉刑有三却减不止”,文帝意识到若想天下安宁,还是需要仁德、教化。

    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废除肉刑的君主,从而赢得了“仁君”的美誉。

    吴王刘濞接纳容留逃犯,且毫无忌惮,不“引渡”遣返,岂不是与朝廷相悖而行?

    哼!难道在别处是犯事刁民,到吴国就变身成良民了?

    刘濞呀刘濞,你浑身是刺,让朝廷无处下口,我王娡倒要看看,能不能拔掉你身上的刺!

    进入吴国境内,季布他们到一家酒馆用餐。

    酒馆内热闹喧嚣。几个黥面狂徒在饮酒豪言。这个说,他杀了几个人;那个吹,他把亭长全家给枭首了……

    王娡他们默声不语,低头吃饭。

    忽然,他们被一声狂叫惊住。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