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屁股决定脑袋(感谢支持!)

    36. 屁股决定脑袋(感谢支持!) (第1/3页)

    不得不说,鱼米之乡确实比北方富庶。随处可见的一弯浅滩,就有小鱼小虾。稻米也比粟米,更合王娡的胃口。

    你可以说吴王居心叵测,怀不臣之心。但你不能不承认,他治下的平民,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吴国的百姓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让他们在劳作时,举手投足都如消遣般舒适惬意。

    吴国三郡为豫章郡,会稽郡,丹阳郡,三郡五十三城。

    刘濞是刘仲的儿子,刘邦曾立刘仲为代王。但匈奴进攻时,刘仲不能坚守,弃国辗转逃到洛阳。刘邦生气,贬他为合阳候。但刘邦父亲刘太公,反复替刘仲求情,让刘邦不得不让步。

    刘仲的儿子刘濞为沛侯。后英布反叛,刘邦亲征率兵讨伐。刘濞以骑将身份随从刘邦,击破英布军,当时荆王刘贾为英布所杀。

    刘邦担心吴地会稽人轻佻强悍,没有勇猛雄壮的王来镇服他们不行。而自己儿子还年幼,因此就封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

    相传刘濞拜官授印后,刘邦召见他,有相师说刘濞有反叛之相。刘邦对刘濞说:“你的相貌有反叛的气色。”

    刘邦心里很后悔,但已拜官授印,就拍着他的肩膀说:“汉立后五十年,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天下同姓皆为一家,希望你谨慎一点,不要造反。”

    刘濞吓得忙叩头说:“不敢。”

    刘邦善识人用人。他是否能预测几十年后的事?不知道。或许在分封每个诸侯时,他都私下拿这种话吓唬一番,以震慑对方。但诸侯国尾大不掉,已成既成事实。尤其吴国。

    吴国的豫章郡有出产铜的铜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来此偷偷炼铜铸钱,并在东边会稽郡煮海水为盐。

    因为铸币煮盐不纳税,吴国的资财非常富有,而吴国丰富的财富,让吴王刘濞大量的征召亡命徒组建军队。

    由于吴国所辖地拥有铜山和盐的缘故,吴地的百姓没有赋税,使得刘濞在吴地深得民心。吴国兵卒按规定去卫戍时,还会被刘濞给予相等的金钱报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