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险恶之地(欢迎订阅收藏!)

    42. 险恶之地(欢迎订阅收藏!) (第1/3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十月岁首,各王侯、列侯……”

    季布气宇轩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看着跪满一地的吴国君臣,大声宣读圣旨。

    “……钦此!”季布一合圣旨, 由侍卫捧过,交于吴王刘濞手上。

    “谢圣恩!”吴王捧了圣旨起身,脸上挂着寒霜。

    站在侍卫队列里的王娡,观察着众人的表情。

    吴太子刘驹,脸色苍白。当他看到季布是宣旨钦差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被捉弄了。

    吴国臣子们都沉默不语。

    袁盎更是表情木然。

    只有那中大夫应高面有愤愤之色。

    将军田禄伯却是季布的粉丝,欲上前搭讪, 碍于吴王威严, 只好隐忍。

    吴王将季布延请至宫殿, 端坐王位,右手为钦差季布坐席,左手为吴太子坐席。

    吴王宫高大恢宏,虽不及未央宫气派,装潢却更为华丽。

    “钦差大人,人口统计,由国相袁相承办,季大人督办,意下如何?”

    吴王知道袁盎与季布关系亲密,直接把皮球踢给袁盎。

    其实, 人口统计不是难题。“重农抑商”主政思想下, 各诸侯国对人口流动管理都比较严, 唯吴国除外。

    吴国地广人稀,别国逃来的犯人,一概留下, 要的就是人口。加之铸币煮盐, 富商达贵比较多,河运发达, 人口流动性也大。

    此次人口统计,要求各诸侯国王和有封邑的列侯,都要如实上报,主要针对的是吴地。

    汉政权建立后,很多制度都是承袭秦制,其中的户赀制度也不例外。

    秦朝使用户赀制度,有非常详细的户籍制度,五户连坐保证人口不会随意流动。

    还有,秦朝属于全员皆兵,而功勋制度会让有功勋的士卒被记录,全员徭役,则是可以记录无功勋的人群,对兵员数量和徭役的数量统计详细,这也是一个利于官方普查人口的手段。

    户赀制度的产生,离不开完善的户籍制度,相较于秦朝,西汉还采用了严谨的调查制度。

    “八月初为算赋,故曰算人”, 每年的八月初定为核对户口,算赋, 户赀的时间。

    “五家为比,故以比名”,在八月初户口调查时,以五家为一个单位,进行户赀比较,确定户赀总额。

    户赀调查也以三方面为主:一是确定户主的姓名,年龄,籍贯,职务,爵位;二是不动产和动产各有多少,其中不动产主要指田宅,动产是奴婢,牛马车等;三是赀值总额。

    编户齐民,分上中下三等户,县级上报郡,郡(太守)上报中央。

    此次将诸侯国纳入人口统计,是变相掌控全国的赋税,逐步将诸侯封国从实质变成形式,将诸侯分封转为郡县制。

    袁盎哪会接这烫手山芋?搞不好,两头不是人,得罪皇帝,又得罪了吴王,还让好友季将军左右不是。

    “人口、户籍这些小事,都有专职的人。我是负责协助吴王,领百官,管百姓,士大夫各负其责。”袁盎说道。

    “袁相,户曹,集曹,均是相府辖制呀!”中大夫应高回应,把问题掐回给袁盎。

    “老夫有应对之法,不知可否?”季布见争执不下,开口建议。

    “各城设关卡,入冬农闲时节,暂禁止人口流动,按郡县所记为准查验身份。身份不明者,统一登记造册上报。”

    这是王娡给出的主意,由季布提出主导。

    郡国并行制下,诸侯的治权完全脱离中央的控制,终究会给汉政权带来不稳定因素。

    只有把人和钱,都抓在手里,才能让政权稳固。

    说到底,人口是国家的基础,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经过秦末汉初的连年征战,人口锐减。为增加人口,当政者无不用其极。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也就是说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处于生育年龄的女子必须要结婚生子,否则的话就要交纳五倍的人头税。

    王娡十六岁生女,即是这一政策的受害者。

    谁知道她穿越到公元前,成了一个生娃机器?!十六岁开始,要生……五个娃……哭!

    想到这里,不由得叹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