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历史不是儿戏

    48. 历史不是儿戏 (第3/3页)

   “梁王,他在七国之乱中,居功至伟,有什么封赏吗?”王娡问。

    “梁王为平叛立下大功,得到景帝封赏,这个时候,刘武的梁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梁王深获景帝宠爱,入朝时景帝与其同车,以天子仪驾出入。不过,梁王如此卖力,有其政治意图……”

    “什么政治意图?”王娡追问。

    “他,要做景帝的继承人——皇太弟!”

    王娡瞪大了眼睛:那不是与她的儿子争夺皇位?!

    “汉景帝即位,酒后称传位给弟弟刘武,高兴地说:“朕百年之后,传位给梁王!”

    “七国之乱后,汉景帝突然宣布,册立皇长子刘荣为太子。”

    “不带这么耍人的!刘武欲哭无泪,可是结局无法更改,他只能打落牙齿肚里咽。从此,刘武半是骄横,半是报复,在梁国大肆僭越:出门用天子仪仗,警卫用天子规格,大肆营建宫殿亭苑。”

    “本来刘武当皇位继承人的心已经死了。汉景帝又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窦太后又趁势催促景帝立刘武为接班人。”

    “将皇位传给刘武之事,本来就是酒后失言,景帝在第二天清醒后,就已经后悔,根本无意兑现承诺。”

    “但窦太后屡次提及此事,让景帝很难应付。幸运的是,朝中大臣袁盎等一批知晓此事的官员,极力劝阻。景帝遂利用此事大做文章,迫使窦太后不再提及传位给刘武一事。”

    “袁盎一个小故事,就把窦老太太整没电了。他对窦太后说:春秋时候,宋宣公把君位传给了弟弟宋穆公,宋穆公为了感谢哥哥,临死前遗令把君位传给宋宣公的儿子,可是自己的儿子不干了。结果导致宣公和穆公两系数十年的内部相残,宋国从此衰败。这就是您所说的“殷道亲亲”,难道还想在大汉重演?”

    “刘武与皇位彻底无缘后,迁怒于袁盎等大臣,派杀手潜入京城行刺。”

    “谋刺当朝大臣,这种事让在任何朝代,都是惊天动地的大案。汉景帝很快顺藤摸瓜,追查到了梁国,要求刘武交出凶手。”

    “看着负荆请罪的弟弟,汉景帝软了。有老妈在,他知道自己也不能拿弟弟怎样,况且对汉景帝来说,他需要的是一个低眉顺眼的刘武就足够。”

    “有了汉景帝的这个基调,官员们处理案件的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刘武家臣公孙诡、羊胜这些替罪羊伏法。刘武被洗得干干净净。”

    “虽然刘武最终没有获罪,但和景帝的关系开始疏远……”

    王娡听得心里五味杂陈。太子刘启,梁王刘武,将来的儿子刘小猪……

    “姚翁,你容我考虑考虑……”

    送走心事重重的姚翁,王娡呆呆地坐在书房,也气闷懒言。

    七国之乱变成了吴国叛乱。太子家令晁错,没有上疏谏言削藩的机会了,也保全了性命。是不是也让刘启少了“刻薄寡恩,腰斩老师于东市”的恶名?

    梁王刘武,没有了据梁地死扛吴楚叛军的功绩,可能不会居功自傲,也不会对皇位有非分之想了吧!是否也没有了暗杀朝廷大臣的动机?能够做一个安稳王爷?

    听说这次吴王刘濞叛乱,袁盎在劝王娡速离后,也见机逃离吴地。他后面的结局如何?

    已知的结局,如今变成了未知。王娡忧心忡忡,历史的走向中,她能起什么作用?会改变什么?

    “姐姐!”王皃姁进到书房,站在王娡背后,帮姐姐捏肩。

    “姐姐不在家,太子姐夫来看过平儿、双儿两次。太子好帅呀!”王皃姁说着,一脸的欣喜崇拜。

    王娡扫她一眼。

    小丫头知道什么?无非是情窦初开,对权势与荣耀的懵懂向往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