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刺杀讲故事的人(求追读收藏)

    65. 刺杀讲故事的人(求追读收藏) (第1/3页)

    出大事了!

    帝师晁错被人刺杀!

    上大夫袁盎被人刺杀!

    多位朝中重臣被刺杀!

    晁错受景帝器重,为人峭直冷刻,人缘不好。他的被害,对于功侯、武将们来说无所谓,有些人还暗中高兴。

    而袁盎就不同了。他交游广、朋友多,与季心、剧孟等侠客也是至交好友。

    据说,刺客来到关中,未曾动手,先是打听了袁盎的为人。当时,众人对袁盎都赞不绝口。

    于是,这位刺客深受感动,便去拜见袁盎,并说是:“我受了梁王的钱财,奉命前来刺杀您,您是位仁厚的长者,我不忍心下手。但是,即便我不动手,梁王后面还安排有十多批刺客前来刺杀您,希望您能好好防备一下!”

    袁盎听完后,心中很不愉快。提醒了周亚夫等人。此后,因为家中接二连三地发生怪事,袁盎便到相师那里去占问吉凶。

    问罢吉凶,回家途中,梁王后续派来的刺客在安陵外城门的外面刺杀了袁盎。

    条侯周亚夫也是被刺杀目标之一。幸得袁盎提醒,加强戒备才免遭毒手。

    这些刺杀名单上的官员,皆是皇位继承人之争,朝堂大辩论的超级辩手。

    周亚夫等,手捧刺客遗下的剑,闯入未央宫,诤言上奏,请景帝追查到底!

    事起梁王一个折奏。

    梁王刘武请求皇兄刘启,准许他从睢阳(梁国首府)修筑一条大道(甬道),直达长安长乐宫(皇太后住所),以便随时可以朝见娘亲皇太后。睢阳到长安,空中直线距离六百千米,中经崤山山脉,自古以险恶闻名于世,筑路困难,而且隔绝南北。

    晁错、袁盎等极力反对。众大臣可能出于军事观点——梁军如果叛变,行甬道直袭首都,那可真是如入无人之境。

    梁王对袁盎等反对的一些官员,深恶痛绝。加上皇位继承人之争,这些人一直站在他的对立面。

    新仇加旧恨,让梁王在手下谋士公孙诡、羊胜等的鼓噪下,泄愤式、幼儿级行事,派出多批杀手,刺杀了朝廷重臣!

    景帝气得吐了血!吐血,是动词,不是形容词。

    窦太后忧虑最疼爱的小儿子闯下大祸,饮食不能下咽,日夜啼哭。

    刘启先后派出田叔、吕季主等,十余位钦差大臣,前往梁国调查,督促破案。一个钦差大臣刚到,另一个钦差大臣就上路,叠罗汉似的威压,让梁国上下风声鹤唳。

    朝廷严责梁国二千石以上官员。梁国相韩安国,急如星火,展开地毯式搜捕。而羊胜、公孙诡好像人间蒸发了似的,没有一点消息。

    “拜见夫人!”兄长王信请求入宫,面见妹妹王娡。

    “兄长急急入宫,有何要事?”王娡问道。

    “夫人可知晁错、袁盎被刺身亡?”王信小心试探着妹妹。

    王娡淡淡一笑:“听说了。只是此事与兄长有何相干?”

    “梁王遣邹阳来见小人。言:你妹妹受到皇帝宠爱,皇宫之内,没有人能比。而你的行为,有很多地方违法失礼。而今,皇帝穷追晁错、袁盎被刺事件。一旦梁王被处死,太后的怒气无法发作,会衔恨你们这些权贵不及时营救。”

    “小人问他怎么办?”

    “邹阳说:“如果得便时,秘密向皇帝说情,不再深入发掘梁国的事,你在太后心中的地位,就不可动摇。太后感激你,将入骨髓。而你妹妹,同时得到两宫(太后和皇帝)的欢心,地位比起金城汤池,还要稳固。””

    王娡冷冷一笑:“兄长可有什么把柄授人?”

    吓得王信慌忙跪下:“小人不敢……”

    “兄长要心知,本宫与姁儿得圣宠,为众矢之的。越发需要家人恪守法度礼节、谨小慎微。否则受人攻击,妹妹恩宠不再,娘家也一损俱损。”

    几句话让王信冷汗直冒,连连点头:“是、是、是,小人知道!”

    “兄长虽有爵位,并无官职。朝中大事,尽量不要沾惹上身,好好拿着俸禄过日子。回去告知母亲,姁儿有孕了。”

    待王信辞去,王娡陷入沉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