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天子牧民

    93. 天子牧民 (第2/3页)

化一、巩固中央统治的使命。但是有时也会转变成为威胁中央统治的地方不稳定因素,造成国家动乱和社会冲突。就像赵佗在吕后主政时,引兵寇犯汉边境长沙市那样。

    总的来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这句话得到了汉初几代帝王的肯定。羁縻政策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外部敌我矛盾,转化为了国家内部冲突,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

    在羁縻政策指导下,中央一方面用军事、政治等手段,对边疆民族地区进行威慑和控制,逼其首领称臣,成为藩国;

    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主要手段,便是用物质利益、经济交换等,安抚边疆民族首领,采取怀柔手段,希望他们承认汉中央为宗主国。

    实行羁縻政策的地区,他们原有的社会结构、政治首领、政权组织甚至军马不变,中央对其只有一个要求:承认中央政权以及皇帝的唯一性和至高无上性。

    羁縻是与中央政权实力强弱相关联的。被羁縻的地区,很难真心归服中央,所以与中央政权,有着此消彼长的较量,象坐在跷跷板的两端。但绝不是玩跷跷板那么友好,而是刀兵相见、决出高下!

    “所以,汲黯出使未进越地,并非坏事。彻儿以后遇事要冷静。”王娡语重心长。

    “每件事都有两面,所谓祸福相依。研读事情,看透本质,判断利弊,再作对策。作为君王,万不可因一时喜怒,妄下决断啊!”

    “孩儿知错……”刘小猪有些赫颜。

    “哀家也是得知静晴侯回京,北疆安稳,才觉该安定南域。时移势易,要审时度势!有时战机稍纵即逝……”

    中国古代的历史中隐约的有着某种规律。历代王朝的衰落总逃不过四个现象:土地兼并导致贫富不均;气候变化导致农业减产;蛮族入侵导致统治崩溃;特权阶级腐化导致行政无效。

    这四个现象交相辉映,宛若王朝挥之不去的梦魇,不管多少改革家呕心沥血,却都逃不过这相同原因导致的灭亡。

    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汉帝国走过了其极其羸弱的年代。在这七十多年的修养生息中,不仅是民间和国库的日渐肥腴,也使得豪强大户兼并土地,骄横跋扈。

    这些人没有实际封号、官爵和领地,但是在吃喝玩乐的程度上丝毫不逊色诸侯,时人称“素封”。

    南域羁縻,北疆和亲,都是权宜之计。日防夜防,都不曾压服蛮夷的狼子野心。

    据姚翁所说,刘小猪执政时期,恰逢小冰河期。雪线南移,灾害频仍,粮食减产,饥民无数……

    帝国倾覆的种种问题,此时的汉帝国都存在,让王娡焦心忧虑。“文景之治”的盛世大汉,潜伏了重重危机,稍有疏忽,可能就天下大乱!

    细品中国历史,历代王朝只干了两件事儿,一是造反当皇帝,二是维稳保皇位。皇帝也只干了两件事儿,一是向百姓收钱,二是防百姓造反。

    所以,急需一场战争,挤榨豪富财富,缩小贫富差距,去开疆拓土,扩大生存空间,应对小冰河期灾害带来的生存危机!

    百越之地,温润的气候,辽阔的海岸线,待开垦的土地,鱼米盐乡,将是富庶岭南,后世繁华世界……而中国西北高、东南地的地势,造就了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水运省事省力,大兵乘势南下,挟风雷而至,威压百倍,百越弹丸小国,弹指可破!

    “母后,孩儿想派人去越地,使离间之计。”刘小猪说道,“闵越受南越指使,攻打东瓯。南越这是坐收渔翁之利!若有人告诫闵越,东瓯与闵越必会反攻南越!越地混战,待其消耗殆尽,我大汉发兵,即可以逸待劳,将其全部拿下!”

    真要好好夸夸儿子了!与王娡的想法,不谋而合。

    “这个赴闵越告诫之人,要有一定份量,又不可为朝中臣子……”王娡赞许点头。

    “孩儿发《贤良诏》后,会稽郡推举一人,庄助,乃庄忌之子。可当一用……”

    “庄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