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天子牧民

    93. 天子牧民 (第3/3页)

之子庄助……”王娡念叨。

    庄忌,会稽郡吴县人,是与邹阳、枚乘、司马相如齐名的词赋大家。原本效力吴王刘濞,见刘濞造反之心显现,与邹阳、枚乘劝诫不成,几人为避灾祸,就辞了吴王。

    后来因梁王刘武附庸风雅,大兴“梁园文学”,尽揽天下文人雅士,这几人就投奔梁王。梁王死于“热病”,这些文人树倒猢狲散,各自归去了。

    想起梁王刘武,王娡不由沉沉叹息一声。

    见母后不语,刘小猪忙解释,“庄助所作《相子赋》,颇有文采,孩儿自认,其人才华不可多得……”

    “无事,”王娡浅浅一笑,“会稽郡吴越相邻,那庄家在此地小有名望。闵越王无郢,虽好勇狠戾,也应敬重庄家。就是他了。彻儿命人暗传诏书于庄助,赴闵越……只看此人胆识如何了!”

    交待罢刘小猪,王娡起驾回椒房殿。

    “太后!”贴身侍女宁儿轻轻叫,手指一指温室殿前的一位侍从。

    “平身吧!”王娡对跪着的众人说道。

    只见这人膝下鲜血淋漓,加上长跪,痛得两股战栗,却面色如常,恭敬施礼。

    刘小猪因汲黯发怒,摔了茶盏。王娡来时,众人急忙跪拜行礼,这人正跪在碎瓷上。王娡急于劝儿子制怒,未及吩咐众人起身,他们一直跪着。

    看着地上血流一片,王娡不由动容:“你叫什么名字?”

    “回太后!小人张骞!”

    张骞?!中国地理和历史课本都绕不开的名字!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梁启超称赞他为“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张骞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

    同时,也是通过他的外交实践,第一次张扬起国与国之间平等、诚信交往的外交理念,构建了大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为汉代昌盛和后世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太医!”王娡叫道。

    刘小猪过来,看张骞鲜血淋漓的腿和地上的血,也不禁肃然起敬。

    太医在太后和皇帝盯视下,战战兢兢为张骞处理了伤口。

    “张骞,你多大了?家是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王娡亲切问道。

    “回禀太后,”张骞见太后和善亲切,让他不拘礼节袒坐回话,不禁感动,仍恭谨施礼回话。

    “小人张骞,年已十九岁,汉中郡城固人。父母俱安,由长兄侍奉。家中薄田百亩,受家父及兄长资助,赀选郎官入宫,得随侍天子。”

    作为天子侍从,身材、样貌都有要求。看张骞双目有神,面相方正忠厚,身材孔武有力,王娡暗暗点头。

    “回郎署好好休养腿伤,好了再随侍皇帝。”王娡柔声嘱咐张骞,令张骞感动得几乎落泪。

    待张骞施礼退下,王娡转脸对刘小猪说:“此人坚忍谦逊,忠厚有义,可堪重用!”

    刘小猪看宫人打扫地面,不住点头,“张骞,众人皆赞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孩儿调他来做侍中郎伴驾。”

    “彻儿,距你发《贤良诏》有些时日了。近日有人议论,各郡县、侯国推举贤良,偏漏了朝中诸臣。哀家已命,众朝臣亦可举荐贤良。”

    “所谓贤良,当有代天子牧民之良策,为百姓父母之善举,先天下之忧之心境。不是自封贤良就是贤良……”

    “母后,孩儿会考查所推举之人。他们所书策论,孩儿仔细研读后,报于母后。”刘小猪指着案几上的书简,认真说道。

    “让他们再书策论,哀家要看。”王娡看着儿子,轻轻说道。

    “以《天子牧民》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