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九章 沧州造船厂

    第二八九章 沧州造船厂 (第1/3页)

    午时,三五十骑冲出柴府后院。

    最前面的正是东道主柴进,这位是个一言九鼎之辈,昨天喝多了断片属于意外。醒来后,处理犯错的门房,之后旧事重提,谈及昨夜未完的话题。

    大海船,造价昂贵,不像钱粮和马匹。

    所以,柴进邀请众人前往造船厂,实地考察再说。王进欣然同意,草草吃了午饭,众人便打马扬鞭。

    中途路过岔路口的时候!

    王伦带队,三十余人分道扬镳,拿着推荐信前往武岗镇接洽马帮首脑,采购好马并洽谈后续交易。

    考虑到武岗镇位置在宋,辽边境缓冲地带,比较特殊。洪强状态又有点欠佳,为此,在出发之前,王进让陈大猛跟随,还特意请武松这位高手坐镇。

    而他则跟随柴进一路疾驰,下午时分抵达海边的造船厂。

    柴家江山虽易主,但多有人念着柴家的好。千万不要小瞧柴家,即便过去了一百多年,影响力依旧在。后周世宗柴荣最为重视水军,大肆鼓励造船行业,使得造船业空前发展,也有诸多恩惠留下。

    “兄长,那边往东三十里地有个造船厂,大多是小船。”柴进率队来到自家产业,心情非常不错。在船厂前,指着一个方向侃侃而谈,说着造船。

    王进倒是知道一些有关船只的发展史。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就领先于全世界,后来即便三国魏晋时期,那种风浪一大就刮倒颠翻的楼船。因为有几层楼高

    ,搭载两三千人,受到人吹捧。哪怕是五代十国,这种大型楼船也被当作旗舰。

    梁山就有好几艘老旧楼船还在使用。

    当然,目前宋朝各大造船厂已经不再生产这种船只。因为此时造船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阶段。水密仓、指南针、平衡舵等先进技术的相继运用,为宋朝航海贸易,内陆漕运奠定了基础。

    宋朝的船队途经时,几乎都被当地人称之为神舟。铆钉技术没有运用之前,宋朝的海船没有一颗钉子。可想而知,光凭木头与木头的凹槽衔接便建造出木兰舟,技艺有多精湛,是后人无法想象的。

    “造船学问大着呢!”柴进兴致勃勃,为众人普及。山寨那个平简大师刚来不久,还没有干出实绩。王进对具体情况还真不清楚,洗耳恭听,没有打断。

    这个造船业的确非常有讲究,尤其是海船,用料极其苛刻,从挑选木材上就有许多讲究。譬如并非古树就适合造船,也并非树木砍了就能用,砍伐过后,需要长期晾晒,烘焙等脱水处理才适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