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庶子

    104 庶子 (第2/3页)

你我今日的一切。”张辅说,几乎每年,这样的话,他都要跟张贲说一遍,“父亲大人所向披靡,勇烈如此,吾辈更当勉励才是。”

    张贲点着头:“谨记大哥教诲。”他是庶出,又是穿越而来,对张玉这位父亲以及张辅他们,实在没多少印象,也就没多深感情。

    然而张辅这条大腿,是不可不抱的,这是他能在大明生存并且生活得很好的有力保障。虽然他是庶出,好在张辅对他这位庶弟很是照顾,锦衣卫百户,就是他帮着升上去的。

    其实相比起张輗张軏这两位亲弟弟,张辅反而更喜欢张贲,虽然他从未表露出来这一点,虽然他自己也说不清是为什么。

    “其实我常常还是会怀疑,以父亲之勇武,你身上实在没一点他的影子。”张辅略带着调侃的语气说,“若非父上亲口嘱托……”

    张贲笑道:“我是后来吃胖的,再者说,父亲之勇武,岂不都传承在大哥你身上了。”

    张辅也笑了:“后来我想想,以圣上之雄武大略,太子殿下却也……呵,我便也就释然了……你这么胖,跟太子殿下想必很能聊得来。有机会,我当引见一番。”

    这话的意思,摆明了张辅是站在太子这一边的。

    彼时太子与汉赵二王的明争暗斗正烈,尤以汉王朱高煦攻势最猛。

    史称太子朱高炽肥笨迟缓,而汉王朱高煦却长大轻捷;朱高炽木讷凝重,朱高煦却是巧言如簧。相比之下,朱棣也是更喜欢他的次子朱高煦,靖难之役,朱高煦不止一次奋勇立功,更曾多次为他解围,使其脱离险境。

    当年关于立太子之事,朱棣征求了靖难功臣的意见,武将们几乎都推举朱高煦,毕竟在一条战线上并肩作过战;而文臣则基本都站在了朱高炽这一边。

    由此,文臣之首内阁首辅解缙就此成为了朱高煦的眼中钉肉中刺,三年后,被贬去广西当了参议,解缙被贬,太子党大受打击。

    武将这边,张辅却是个例外,当然,他从未表露出来——也许张贲的低调,就是跟他这位大哥学的,或者,是张辅这位大哥言传身教的。

    张贲也是第一次知道,他是站在太子这一边的。他心里不由一阵激动,也有了些许惶恐,原来张辅的低调,是为了日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