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这是给哥做宣发?这是扶哥上烧烤架啊!

    第五百二十七章:这是给哥做宣发?这是扶哥上烧烤架啊! (第1/3页)

    苏博纳这个人或许没什么节操,但是通过这货的一番讲解,李有志倒是确定了一件事;

    这老登还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不说别的,这家伙对于海外院线,以及影视作品在国外市场上的操作,绝对是大师级的。

    之所以让同尘社的小伙伴们把这个家伙扣下,李有志原本的打算就是苏博纳那注定无法兑现的十万美金,换取一些关于海外电影市场的信息。

    现在很显然……他的目的达成了。

    而且在苏博纳面对李有志可以给提供工作的大饼之下,这个目标可以说是超额达成。

    经过苏博纳的一番讲解,对于北美电影市场的运行以及操作,李有志算是有了一個清晰的认知;

    和国内的院线模式不一样,海外特别是美国电影市场因为很强的地区化差异,并不像国内的院线联盟有比较统一的放映提升标准。

    国内院线是什么情况啊?

    基本上一部电影上线之初,发行方就先跟院线方谈好分成比例,这个比例差不多就是发行方40%多,院线方50%。其余的百分之十,是包括电影发展基金,税费和代理费用。

    但是国外的院线情况就比较复杂,像美国这边的电影院有大有小,林林总总数十家的院线品牌,几乎每一个院线连锁品牌的经营模式都不太一样。

    非要大致区分的话,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就是类似国内的,以票房收入为基础的院线连锁。而另一大类,则是以附加服务收费的个性化院线。

    前面的好理解,后面的这一类个性化院线,其实就是不指望着票房赚钱,而是靠着诸如会员付费啊,爆米花零食啊,或者是电影院沙龙和多种形式的电影活动盈利。

    这一类的影院,对于电影放映的种类包容性就非常的高。

    在国内的院线,基本上所有的电影院都喜欢那种高上座率,演员阵容认可度高的电影,但是对于美国的B类电影院,电影卖不卖座其实是无所谓的。

    只要能够给观众提供一个新鲜的体验,让观众在电影院里面有个谈资,能够帮他们把周边啊,零食啊,亦或者是电影活动销售出去,那就算是合格。

    而这种类型的电影院,为了给观众提供一种不同于商业电影院的体验,往往都会给国外,独立或者是文艺电影提供很大的排片配额。

    像苏博纳之前操作的很多国内文艺片,都是通过这些院线在国外上映的。

    当然,苏博纳之前的操作主要是将这些片子在电影节上卖给片商,然后由片商去找这些B类电影院进行推销。

    现在,通过苏博纳的讲解,完全的了解了这些B类电影院的情况,李有志着实的心动了。

    为啥?

    虽然这些B类电影院在美国电影市场只占总荧幕数量的百分之四十,但林林总总的加在一起也有将近一万七千多块。

    而且最妙的是,这一万七千多块大荧幕,大多是分布在非美国的一线城市和商业中心。

    面向的也都是一些追求个性的年轻观影群体,大都市里面的社区群体。

    这种分布情况是什么情况?

    要是真能把这部分美国的影院都谈下来,对于志哥来说妥妥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节奏啊!

    “基本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了,小……咳咳,李先生,说了这么说,我能不能多嘴问一句你想把什么类型的电影投放到美国市场去?《白日梦想家》吗?向上帝保证,这部片子如果在美国市场上映,应该会取得相当不错的收益。

    正如你了解到的,我现在丢掉了工作,处于待业的状态。如果你需要一个专业且内行的海外影视发行代理人,我想我是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

    小饭店的包厢里,看着苏博纳想要矜持,但实在有些绷不住的样子,李有志乐了。

    你特么要是之前有这个态度和立场,何苦你这段时间遭这么多的罪?

    面对苏博纳殷切的目光,李有志笑着摇了摇头。

    用不着苏博纳提醒,《白日梦想家》在美国上院线,现在肯定还能赚一笔。但这部片子目前已经在和光视听海外版上线了一个月,片子已经累计拿到了近五千万的播放量。

    按照美国电影市场的标准,现在再拿过去操作属于是“重映”,不论是分成比例还是说其他的收益都不高,李有志着实是看不上了。

    所以他的目标很清晰,如果操作的话,只能是还没有在任何平台上线,甚至于还没有拿到MDAA分级的《活埋》!

    这么想着,李有志将目光投向了苏博纳:

    “一部我自导自演的,小成本的惊悚片。”

    听到李有志给出的答案,苏博纳砸了咂嘴。

    小成本……惊悚片,这个类型在美国电影市场上并不缺,以一个发行代理商的角度来说,这种片子在美国电影市场上可能并不会有很强的市场表现。

    “唔、恕我直言,李。虽然你在国内名声斐然,但是在美国电影市场并不会有多大的票房号召力。惊悚片在美国电影市场上也不稀缺,至少据我知道的情况,好莱坞每年大约就有30到65部惊悚类电影流向市场,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导演的惊悚大作。

    但近些年来惊悚片的市场表现普遍很低迷,就连《怪形》《异种》这类的经典惊悚IP,大牌明星云集的大制作,在票房表现和碟片市场的表现也都不怎么尽如人意……甚至去年投资了1.2亿美金的《怪形前传》,最终只收回了5个亿的全球票房,如果单就美国市场的话,甚至这部片子都亏了老本,你这部片子的制作成本多少?”

    苏博纳说的这些,李有志倒也听说过。面对他无意的询问,李有志想了想,伸出了五根手指。

    “五十万人民币。”

    “哦,这种制片成本的话大约要……”

    苏博纳本想着按照美国院线的浮动分成,帮李有志详细的计算一下回本票房。可是当脑子里的竖式列出来,将五十万人民币填进算式里的刹那,他的小脑萎缩了……

    五十万人民币是什么概念?

    折合美元的话差不多就是七万美金。

    在好莱坞的话,别说是电影长片了,拍个正儿八经的广告MV也得个十万八万刀的啊!

    横向对比的话,这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电影发行代理来说,1.2亿的成本惊悚片可能到处都是毛病,但是7万美金成本的惊悚片……那特么处处都是优点!

    为啥?

    没有成本压力,就算是票房扑街到一轮放映之后就被院线集体下架,那特么都是血赚啊!

    为什么这么说啊?

    美国B类院线的票房分配方案采取的阶梯式递减制,也就是说从票房收入中扣除影院固定成本后,再按照逐周递减的比例将票房返还给发行代理方。

    在影片上映时的第一周,扣除放映商相关支出后,发行代理方通常可获得90%的票房收入,影院获得10%或更少。然后在接下来,发行商可获得的票房收入每两周降低10%,而放映商相应地增长10%,放映愈久能获得的票房收入比例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