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第一百零八章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第1/3页)

    朱翊钧带着一众廷臣来到了文华殿内,准备廷议之事,大朝会虽然因为接见番夷使臣耽误了些功夫,但朱翊钧骂人骂的比较快,如期结束。

    礼部尚书万士和,出列俯首说道:“陛下接见外国使者,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声如洪钟,秀外而惠中,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智意所及,凛然如成人,正所谓: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臣为大明贺,为陛下贺。”

    “臣等为大明贺,为陛下贺。”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这是出自唐代李涉的《牧童词》,万士和想表达的意思是,皇帝陛下说话做事就像在腰里插满了短箭,处置有度。

    朱翊钧笑着说道:“这等谗言,日后少言,廷议吧,朕也要读书了。”

    大明小皇帝对于臣子拍的马屁根本不放在心上,无论是谁的谗言。

    杨博已经身体力行的告诉了朱翊钧,沉浸在鲜花和掌声之中,就会变得傲慢和完全迷失自我。

    张居正拿出了第一本奏疏,颇为感慨的说道:“杨太宰归籍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江河日下,昨日驿传,已经不能行路,恐时日无多。”

    这个冬天,杨博怕是过不去了,杨博是多年积劳成疾,太医院看过了,积重难返。

    葛守礼听闻这个消息,猛地战栗了下,觉得有些恍惚,这不是要廷议的内容,只是提前通报一下,让礼部做好给杨博谥号的准备。

    张居正拿出了第二本奏疏站起来,走到了职官书屏面前,在天下堪舆图点着说道:“广州急报,去岁十二月,倭寇陷广东的铜鼓、双鱼二所,倭占双鱼后,总督殷正茂督总兵张元勋,副使赵可怀自新会去,岭西参政刘志伊,佥事石盤自肇庆去,配合阳江参将梁守愚会剿之。”

    “倭败走儒洞,元勋等遮道夹击,初战于蓝水,再战于书村,斩九百余敌,夺回被拐男女千余。是役把总葛子明、哨官葛文光、高金龙等七人阵亡。”

    一个极为恐怖的战损比,七比九百。

    张居正看着奏疏说道:“殷正茂上奏,言阳江应设海防同知一人,增强海防,请命在织篢太平城内,建忠勇祠,以纪念娄龙、葛子明、高金龙等抗倭志士。”

    “理所应当。”谭纶对这件事表示赞同,没有经过朝廷认可的是淫祀,经过了朝廷认可的是官祀,战果辉煌,战损比上来看,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围歼战,九百倭寇尽数伏诛。

    殷正茂和朝廷最为默契的地方就在,殷正茂不玩养寇自重,说平倭那是真的杀倭寇,杀的干净,朝廷就不太追究他贪腐的事儿。

    “塘报!”一个缇骑匆匆的跑了进来,俯首说道:“广州急报!”

    缇帅朱希孝将塘报递给了张宏,张宏急切的呈送到了御前,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月台上的小皇帝,广州这是又出了什么事?

    朱翊钧打开粗略的看了下,笑着说道:“捷报。”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原来是捷报,那没事了。

    朱翊钧认真的看了看塘报,将塘报交给了张宏下章廷议,笑着说道:“咱们的两广总督殷正茂,亲自率官军在电白港剿倭千余人,解救被掳民众六十一人,缴获武器、金银若干。”

    塘报流转到了廷议长桌,张居正看完了塘报递给了大司马谭纶,谭纶看完了递给大将军戚继光,而后廷臣们挨个过目了塘报。

    “厉害。”戚继光也不得不佩服殷正茂,一个文进士,整天带兵冲锋打仗,着实是有点画风不对,但殷正茂就是能杀倭寇。

    经过极南地方缙绅认定,这接连两次大捷,共计一千九百首级,的确是倭人、红毛番、黑番和大明亡命之徒构成,而不是杀良冒功。

    极南地方缙绅,对盘踞在极南地面极久的倭寇,也是咬牙切齿,深受其害,被殷正茂给一窝端了。

    在塘报上,还附一份当地缙绅们联名的贺表,这个贺表非常有趣,贺表的前半段赞扬殷正茂平倭的功绩,后半段则对殷正茂在极南横行霸道,贪腐钜万,鱼肉缙绅的行为,进行了口诛笔伐!

    殷正茂也是心大,居然就这样把贺表送回了京师来。

    缙绅们大概意思就是:殷正茂的确能平倭,但是朝廷,快管管他吧,他平倭平了两次,要了折银十二万两的助军旅之费!殷正茂自己个至少自己贪了三万两银子!

    万士和看完了塘报和贺表,想了半天才开口说道:“理应嘉奖其功,但是殷总督贪腐之事,仍应责令禁止,看看他干的这叫什么事啊,不肯摊捐,就上门逼迫,电白林氏的院墙都给拆了!”

    “简直是有辱斯文!他还是个文进士,怎么能干出这种事儿来呢?”

    一共十二万两的助军旅之费,电白港林氏不肯纳捐,殷正茂直接带着人过去,把大门和院墙拆的一干二净,逼迫林氏必须纳捐,最后拿到了二千两银子,扬长而去!

    电白林氏哭诉,那叫一个惨啊,大门还被殷正茂给拿走了。

    谭纶实在是有点憋不住了,笑出声来,他摇头说道:“当年在浙江福建平倭,我就想这么干,将士们有的时候饿着肚子平倭,权豪却醉生梦死,恨啊,恨手中钢刀只能对准倭寇。”

    “胡公屡次要求纳捐,这些权豪户,死活不肯,胡公总是不让我们逼迫过甚,恐朝中风力舆论,百般周转。”

    “有趣。”

    戚继光也想起了当年的往事,露出了一抹会心的笑容,那段时间,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总是因为几两银子,四处求爷爷告奶奶,搞不到银子,能讨到点粮食,那算不亏欠了。

    朝中没人,就连平倭都得大费周章。

    殷正茂仗着自己的后台是当朝首辅,做事百无禁忌,拆人院墙的事儿都做出来了,还把大门一道带走了!

    谭纶和戚继光只能羡慕,换他们,他们做不来。

    张居正拿着塘报看了半天,才开口说道:“林阿凤败海寇林道乾,占南澳岛为据点,与大明官军相持不下,去岁多次修书,请求议和朝廷安抚,两广总督殷正茂上奏言此事,询问是否招安。”

    “林阿凤盘踞南澳,共有船舰六十二艘,手下五千五百余人,这次殷正茂两次全歼倭寇,和这个林阿凤有些关系,侵袭铜鼓、双鱼二所的倭寇,被林阿凤堵住了退路;而侵扰电白港虏情,也是林阿凤提供。”

    葛守礼有些不赞同的说道:“招安?现在知道怕了?为祸一方的时候,怎么不想着今天?”

    海瑞想了想说道:“我在琼州,素闻林阿凤为人,林阿凤是海上绿林泰老翁的义子,后继承泰老翁基业,主要营生是劫掠红毛番海船,还真不是入寇大明。”

    “当然我个人判断,他是打不过,而不是不想入寇,是没那个实力。”

    “隆庆六年初,韦银豹、黄朝猛举海上英豪会,共谋大事,受海帮元老裹挟,林阿凤进攻广东沿海港埠,被殷正茂给胖揍了一顿,损兵折将,彼时林阿凤有船三百余艘,手下四万之众,被现在的松江副总兵陈璘挨个击破,打的只剩下了六十二条船,五千多人了。”

    朝廷收到的是捷报,里面只有大明方面的部署和动静,剿灭了多少倭巢,其实不太全面,海瑞在琼州,听到的更加全面一些。

    林阿凤毕竟年轻,老龙头泰老翁死后,林阿凤做了龙头,这海帮也不是铁板一块,四万多人,也是派系林立。

    林阿凤不主张入寇,但是元老们一拍大腿,我们混了这么多年,花了这么多钱,养了这么多人,有人联袂共同攻伐,高低要帮帮场子。

    李迁主持极南局势的时候,孱弱的官军,给了海帮一些错觉,觉得朝廷软弱可欺,最终进攻。

    这试试就逝世,这场子是能帮的?

    林阿凤从三百条船到四万之众,短短月余,直接锐减到了六十二条船,五千五百人。

    谭纶综合分析了一番笑着说道:“林阿凤这是被打服了,他现在也是为祸极南的海寇之一了。”

    礼部尚书万士和思虑再三说道:“我朝并无招安先例,若是招安,岂不是学了两宋旧事,越招越乱?还是剿灭为宜。”

    “若要富,守定行在卖酒醋。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若是招安林阿凤,此端一开,后患无穷。”

    大明对于平叛,是剿抚并济,但主要还是以剿为主,以抚为次,把人彻底打服了,再招安,就不会生事了,万士和是站在大明朝廷的立场上,分析林阿凤请求招抚,给出了礼部的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