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觅塞外良地营建营堡坚城

    第二百四十八章 觅塞外良地营建营堡坚城 (第2/3页)

京营,而王夭灼要去格物院上音乐课。

    “是。”王夭灼很听话的离开了,而朱翊钧吩咐冯保让内帑太监,专门给日后的皇后娘娘写个账本。

    朱翊钧看着冯保说道:“大臣们不能接受一个没有外戚的皇后,表面上的反对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后的狡诈手段,冯大伴,定要保护丫头的性命。”

    “臣遵旨。”冯保再次俯首领命。

    其实王夭灼很聪明,甚至帮助冯保找出了不少的内鬼,皇帝大婚,皇后的位置是各方势力都想要争抢的点,比如有一次王夭灼就收到了一个奇怪的召见,一个小黄门说太后让她去慈庆宫,从宝岐司到慈庆宫,要么穿过中轴线的工地,要么走外城,王夭灼走了两步就察觉到这个小黄门面生,顺从的走了两步,拔腿就跑。

    那一次,冯保把四个宦官,全都沉了井,这些个宦官背后究竟是谁,不得而知,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是他们必须死。

    这种收买是很常见的,比如王谦王收买,就喜欢收买别人的近侍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张居正的丁忧致仕的风波,短暂的平静了下来,朝政在逐渐恢复运转,穷兵黩武的皇帝,还要对全宁卫动武,反对穷兵黩武的风力在酝酿,邸报上无数的笔正,在对动武提出质疑。

    这种质疑的风浪有着越来越强的趋势,就在这时,大宁阅视给事中周良寅和辽东巡按侯于赵的一本联名奏疏入朝,在朝堂炸开了花,直接把所有的目光吸引走了。

    两人上奏,在塞外寻位修建城池行宫。

    上一次动武,密云总兵汤克宽的阵亡,震惊朝野,这可是大明朝万历以来,第一个阵亡的总兵,汤克宽的阵亡意味着:大明不是战无不胜的,只要是战争就有输赢,赢了固然极好,可是输了,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万一北虏再次入寇京畿,皇帝又如何交待?

    而侯于赵的意思是,在北古口外寻找合适的地方修建皇帝行宫和城池,防止北古口再被突破。

    北古口是个关隘,一旦北古口有警,那就可以从塞外高墙支援北古口,两面包夹,击退来犯之敌。

    侯于赵的想法是基于大宁卫的成功经验,但是大宁卫距离北古口距离又过于遥远,所以,另选一地建城,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地址还没选好,但是大明这架机器转动起来之后,修一座塞外大城,并不是难事。

    侯于赵的这个想法,有趣就有趣在,从被动的依靠燕山防线,变成主动向草原埋钉子,塞外有一座这样的城池,敌人就无法绕开,必须要突破这座城池,才能继续南下,否则腹背受敌。

    而这座城池阻敌的时间,能给大明更多的反应时间来组织防御。

    塞外建城反对者众,赞同者亦众,为了这事,朝臣们开始喋喋不休的争吵着。

    反对者说的很有道理,塞外土地贫瘠,不适合耕种,建这样一个城池,必然要强军镇守,建好建,养难养。

    拿什么来供养这个城池?难道就靠腹地输送?运粮损耗极大,建这么一个城池,就是在大明早已千疮百孔的躯壳上,再开一个血口。

    人吃马嚼可不是个小数目。

    赞同者自然是赞同它的战略意义,毕竟北古口被俺答汗突破了一次,还差点被董狐狸给突破了。

    “戚帅,北古口关隘如此重要吗?为何敌军不曾想过绕开这些关隘呢?”朱翊钧询问着面前的戚继光,讲筵的先生张居正跑去西山休假了,戚继光开始为皇帝讲授军事。

    在这方面,朱翊钧并没有表现出傲人的天赋,却是个十分有耐心的学生。

    戚继光十分肯定的说道:“绕开关隘,其实也有这种打法。”

    “比如北宋末年,完颜宗望从北古口、山海关南下,攻占幽州,就是今天的京畿,而后转战千里,一个月的时间,就到了开封城下,索赏而去,而后完颜宗望班师回朝,挥师西进,与完颜宗翰合兵一处,共击太原,击破太原,意味着大宋西军,无法到开封驰援勤王,自太原城破,北宋则大势已去。”

    “比如靖难之役,洪武三十四年冬,成祖文皇帝挥师南下,也是一路未曾攻破坚城,三十四年冬,至直沽镇,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卫,而后行军至沧州,一路绕开了德州、临清,直扑东昌府,次年二月,直扑徐州,攻破徐州渡河后,灵璧之战后,成祖文皇帝大业已成。”

    “这种绕开关隘城池的做法,有很多苛刻的条件,只要一条没达到,就会战败。”

    朱允炆在大明漫长的历史上,一直是不被承认的,对朱允炆的称呼是建文君,而对朱允炆的后人统一的称呼是建庶人,朱允炆不被承认具体体现在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被洪武三十二年到洪武三十五年所替代。

    朱翊钧看着戚继光欲言又止,开口问道:“既然讲筵,不必顾忌。”

    戚继光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最后开始开口说道:“土木堡天变后,也先派英宗皇帝亲信宦官喜宁,假传圣旨,诈开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破关后,迫不及待的进入了大明的京畿。”

    朱翊钧面色稍微变了变,怪不得戚继光想说又没法说。

    土木堡之战,大明堡宗皇帝,打的实在是太丑陋了,戚继光都不知如何开口,但是讲军事,戚继光不得不讲这个案例,离得近,教育意义浓重。

    “宦官喜宁破紫荆关,宦官难道还能换个主子不成?”朱翊钧把戚继光想说,但是没说出来的话讲了出来。

    喜宁到底是瓦剌太师也先派出去的,还是堡宗派出去的?显然,大明的臣子们也都非常清楚,宦官是没办法换主人的,堡宗自己亲自到宣府、到大同、到京师叩门的事儿,被堡宗的亲儿子明宪宗记录的明明白白。

    这话,没人敢接。

    堡宗简直是大明皇帝的地板砖的存在。

    戚继光继续说道:“也先入关后,分兵两路,一路进逼居庸关,一路进逼京师,显然,也先很清楚,绕开居庸关的做法,会让他非常的被动,但是指挥同知赵玟和兵部右侍郎罗通,守住了居庸关,京畿守备森严,于少保、石亨、范广等人,亲率军伍出城拒敌,也先本部鏖战五日,无法攻克,只能退兵。”

    “再不退,怕是要被大明军给整个吃下了。”

    “也先退兵,至清风店被石亨伏击,险些丧命,只能狼狈逃跑。”

    “也先刚刚大胜大明京营,士气如虹,手握英宗皇帝这个筹码,而大明则是京营精锐尽丧,时只有两万两万老弱病残,也先绕开居庸关的行为,是他心急了,如果他攻破了宣府、居庸关再入关京畿,战争的胜负,尚未可知。”

    “绕开关隘作战,可以视为军事冒险,而任何的军事冒险,都是将大明国运放到赌桌上赌。”

    “十赌九输。”

    “成吉思汗那时候进攻金国,就曾经从紫荆关入关,围困金国京畿,还攻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