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第二百八十五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第1/3页)

    大明的劳动力实在是太过于廉价以致于大明的势要豪右们,不必去思考什么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因为穷民苦力不是人,甚至是不是牲畜,而是草芥。

    这就是大明的现状,推行劳动说,推行劳动报酬,推动生产力的提高,遭到了复古派们的抵抗,而且抵抗极为激烈、顽强,他们讨厌变化,任何的变化都有可能造成他们阶级的向下滑落。

    就像是大明迁徙富户,他们在这个迁徙的过程中,虽然入京做了贵人,可是失去了土地这个生产资料的他们,就从大官人,变成了稍有资财的富家翁,任人宰割。

    朝廷的迁徙富户的政策,是不折不扣的、不仁不义的暴政。

    朱翊钧在文华殿的偏殿,跟朱翊镠讲解着大明新政的一切。

    虽然朱翊镠听得似是而非,但是他清楚的知道了,这里的东西都很重要,涉及到了大明江山社稷,涉及到了国泰民安。

    朱翊镠的小脑袋瓜的脑回路很简单,大明越强,则皇帝哥哥越强,皇帝哥哥越强,他的日子才会越好过,陛下为了皇位血统,不纳万国美人,可不都到他潞王府来了吗?!

    万国美人,可是朱翊镠此生矢志不渝的追求。

    大明新年后的第一次廷议之后,两件大事开始推行,第一件事自然是迁民的公告,第二件事就是选官和提学官必须要考矛盾说和算学。

    矛盾说和算学可不是那么好理解的,这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国子监、翰林院是可以学到的矛盾说和算学的,可是过往复古派,始终不肯低头,皇帝和吏部摆明了强按牛喝水。

    在翰林院的翰林们看来,这种选官考试,就是不公平的开始,之前选官还看人情世故,也看出身能力,现在完全看考试成绩,就连提学官也需要考!

    这也就罢了,翰林们第一次看到了考纲的时候,哀鸿遍野!

    “陛下是不是太看得起我们这些儒学生了?”范应期如同昨日吃坏了肚子一样,眉头紧皱对着王家屏说道。

    范应期和王家屏,前晋党党魁葛守礼门下,是两位很有趣的人,他们现在一个掌管翰林院事,一个掌管国子监事,他们拿到考纲之后,齐聚全晋会馆,对考纲进入了深入的研究。

    比如考算学,有十分的题,居然考到了缀术!

    这是范应期和王家屏都不曾涉猎的领域,也就是说,这十分缀术之外的九十道题,必须全部做对才能合格。

    “按照事实来说,的确很难,可按道理来讲,陛下也有理由啊,陛下一个十六岁的孩子都会做的题,没道理进士和举人不会做才对。”王家屏脸色如同便秘一样。

    陛下在算学一道是很有天赋的,皇帝每月都要到国子监进讲算学,最近也讲过缀术。

    这考纲明确圈定了考试范围,《缀术》就占了十分,九十分合格,剩下的九十道题,必须全对,才能获得选官资格。

    “其实最难的是矛盾说。”王崇古提醒着两位晋党的潜力人物,告诉他们这个考纲,算学还算好,那个矛盾说的考纲才是最难的。

    范应期和王家屏也看了另外一份考纲,他们异口同声的说道:“我觉得难度还好。”

    “是吧。”

    “不难。”

    范应期和王家屏觉得矛盾说的学问,反而更加简单,里面很多都是逻辑题,他们俩反而觉得游刃有余,皇帝出了五套试题,这矛盾说的内容,他们都能分析,比如从现象里找到问题,根据问题找到原因,剖析原因后给出有成本、有代价的、能实现的建议。

    范应期和王家屏不觉得矛盾说有什么难的,张居正和陛下的奏对,其实都是入世的学问,只要活在世上,这个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就很好用。

    范应期和王家屏非常不喜欢张四维,对王崇古却没有太多的意见。

    杨博、葛守礼批评他们二人的时候,总是按照这个方法论批评他们,把一件事说明白后,告诉他们问题出在哪里,出现问题的原因,日后要注意的事项,这才是为人师、为座主的批评方法,而不是张口就骂,拍桌子大吼大叫。

    张四维就很喜欢拍桌子,骂人骂的也很难听,却从来不说这件事现象、问题、原因和解决之道,那不是批评,是情绪宣泄。

    王崇古是个入世的生意人,他做事的风格向来是我付出多少成本,期许多少回报,对于矛盾说的实践,王崇古做的也很好。

    比如永定毛呢厂的批评法,就是王崇古定下的。

    如果谁犯了什么错,王崇古就会张贴大字帖,贴在显眼的地方,送到每一个手工工场,让所有人引以为戒。

    这种大字帖,是一种羞辱,可大字帖上会详细阐述事故发生的经过,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出现,日后会面临怎么样的责罚,为何要责罚,都解释的很明白。

    都是用的俗文俗字,每个手工工场里识字的人,在下工的时候,都会带着人去读大字帖,这是要求。

    这种批评法,在毛呢厂褒贬不一,总是有人觉得把名字张贴出去,有些太羞辱人了,不过看在王督办给的实在太多了的面子上,也没有什么怨言。

    万历六年,毛呢官厂这个待遇,工匠们对于有理有据的批评,就当是识字了。

    而这一套批评法同样用到了西山煤局,西山煤局的窑工对王崇古感恩戴德。

    因为西山煤局的深窑,比毛呢官厂要危险的多,毛呢厂可能是利益受损,而西山煤局,每一张大字帖,都有可能是讣告,每一条法度背后,大抵都是血的代价。

    在西山煤局筹建之前,从来没人关心过窑民的死活。

    在不同的环境下,相同的方法,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具体事情具体对待。

    范应期和王家屏对矛盾说的造诣很深,他们研读之后,就只觉得这是个入世的学问,用矛盾法去分析一些事,不能立大功,但是绝对不会犯大错。

    “你们觉得不难,是因为你们愿意学它,它确实帮到了你们,可是让进士和监生们去学,他们会非常抵触。”王崇古颇为感慨的说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相比较算学只要用心就能学明白,矛盾说,就不是学问了,它学不明白,这对贱儒而言,才是最大的鬼门关。”

    贱儒是不可能脚踏实地的,而矛盾说首先就要脚踏实地。

    “次辅所言有理。”范应期认真的思虑了一番,确定了王崇古的说法,其实最开始读的时候,范应期也对什么对立而统一之类的东西,根本无法理解,读的时候,就一个感觉,这啥?这啥?!

    只有遇到了某些棘手的事,那些文字恍惚之间出现,就立刻理解了。

    入世的学问,不是钻研就能明白。

    “矛盾说想要理解,首先要知行合一,不是知道就行,要行动起来,而且行动之后再认知,它本身就是个矛盾相继的过程,确实难。”王家屏也是点了点头,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儒学生,面对算学还好,面对矛盾说,怕是要头疼死了。

    矛盾说是个研究变化的学问,这不是要贱儒的命吗?

    就矛盾说开篇的那个问题,杨博是君子还是小人,就能把人给绕糊涂去,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怎么又是君子又是小人呢?

    “咱们全晋会馆的家学,读的四书五经,是谁注解的?”王崇古在葛守礼走后,继承了晋党党魁的位置,现在他是全晋会馆的座主,他没有更改全晋会馆任何一条规矩,因为他不经常过来,他太忙了,各种鼎建再加上两个官厂、西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