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明,一个没有了灵魂的躯壳

    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明,一个没有了灵魂的躯壳 (第1/3页)

    大明对于起卧坐立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礼法规定,做不到就是有辱斯文,走路风风火火,都会被视为行为放浪、不稳重,不堪大任,在主少国疑的时候,但凡是有点不守规矩的地方,都会引来李太后的严厉训斥,少年天子不听,李太后就带着少年天子到宗庙里哭。

    太后哭,少年天子也哭。

    朱翊钧就是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所有人都要他稳重,当然这也是必须的,因为十二章衮服上那么多的零碎,走路走不稳,就会碰的叮当响。

    所以在外面,他都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天子该有的风度,翩翩有礼,但到了全楚会馆,朱翊钧就会变得有点吊儿郎当,怎么舒服怎么来。

    在熊廷弼看来,到了全楚会馆,陛下会更像是个人,也更加生动,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更像是师兄,而不是天子,更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的机器。

    “先生,外喀尔喀七部的虏酋,阿巴岱汗的儿子来到了大明,礼部的意思是,达成贸易协定后,就不让他面圣了,大司马曾省吾的意见是相同的。”朱翊钧啃着青苹果,虽然酸,但也不算太难吃,毕竟是亲自种出来的。

    买点羊毛就已经是法外开恩了,至于收为家犬,礼部和兵部的意见都是不赞同。

    当大明的狗,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

    “礼部也就算了,素来保守,兵部有点怪,按理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外喀尔喀七部等着内附,但兵部对这件事并不是很热衷。”张居正也坐在太师椅上,靠背往后一放,找了個舒适的姿势,开口说道。

    朱翊钧想了想,眼睛珠子一转,看向了熊廷弼说道:“熊大,你说大司马为什么不肯趁着这个机会,把外喀尔喀七部收入囊中?”

    “大司马有大司马的顾虑,自然是因为现在让其内附也是有名无实。”熊廷弼看着文昌阁书房里挂着的巨大堪舆图说道:“外喀尔喀在漠北,隔着大漠,没有驰道,就是令其内附,也无法实土郡县。”

    “这是其一。”

    “其二,便是精算之风,统治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大明每年要往漠北输送多少利益,才能保证人心向背?绥远有矿,这便是互利互惠之事,但漠北只有矿。”

    “其三,就是征伐困难,大明京营悍勇无比,但长途跋涉至漠北,就有战败的风险,强如徐达依旧在塞北折戟沉沙,还是谨慎一些好。”

    历史上的熊廷弼考中了武举人后,又自学考了进士,大明考的可是八股文,是四书五经,熊廷弼能自学考中,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天才了,而现在熊廷弼有了名师,还不用顾虑生活,不必放牛,有阔气的皇帝在,熊廷弼衣食无忧。

    显然熊廷弼的天分,在精心培养下,已经逐渐展现了出来。

    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无论如何,此时让外喀尔喀七部内附,都不是个好的选择。

    “嗯,你说的很好,但大司马主要考虑是设置一个对照组。”朱翊钧笑着说道。

    熊廷弼眉头一皱,疑惑的说道:“对照组?”

    朱翊钧点头说道:“对照组就是当下大明皇家格物院研究万物无穷之理的一个办法,只有一个是变量,进而观察这个变量带来的影响,所以,大司马的想法是,绥远王化越成功,原来的胡人就会忘记当初为何王化,为何要选择这条路。”

    “但留下了外喀尔喀七部,就是那个对照组了,为了不让所有人忘记,当初为何要出发。”

    熊廷弼听完,叹为观止的说道:“大司马,还真的是个读书人啊。”

    熊廷弼逐渐意识到,他之前敬仰的那些廷臣们,似乎有着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读书人一体两面的矛盾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没人会嫌弃自己的地盘大,就连狗都不会,狗四处撒尿划拉地盘,别的狗闯进来,都会狂吠不止。”朱翊钧吐了口浊气说道:“还是有点远,无法实土郡县,所以,只能如此了。”

    要是能实土郡县,曾省吾早就吹锣打鼓,大声鼓噪外喀尔喀七部内附之事了,还是实力不允许。

    “陛下,臣有个担心,国朝内帑外库,一年发军饷1100余万两,臣委实担心这笔钱,会用不到正地方上,更加明确的说,富国强兵已经第十二年,军兵将帅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那么反贪,也该提上日程了。”张居正简明扼要的提出了自己的新主张。

    “反贪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开支。”张居正说起了正事。

    钱花出去了,却没有花到正地方上去,尤其是军饷一年就超过了千万两,这么庞大的支出,必然会滋生出腐败了,之前,张居正一心强兵,提升戎事在国朝的地位,现在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了。

    朱翊钧立刻变得严肃了起来,坐直了身子说道:“先生所言,也是朕忧心之事。”

    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七年,万历、泰昌、天启皇帝,先后发内帑2645万余两白银,用于平定辽东建奴造反,努尔哈赤在万历末年,是大明的龙虎将军,而他所在的建州卫也是自永乐设立,世代为大明藩篱,这是造反。

    所以现在努尔哈赤在解刳院里成为了标本,罪名也很明确,窥视内廷。

    近三千万两白银砸下去,建奴的声势越来越大,平定越来越难,反倒是大明节节败退,颇有一种大明内外联手爆皇帝金币的错觉。

    这的确是错觉,因为外库用在平辽的银子,只多不少。

    这些银子,有多少真正花在了军队之上?少之又少,因为崇祯元年盘账,发现欠饷超过了二百七十万银,这里面属陕甘宁三边欠饷严重。

    王国光给的办法是,地方给军兵实物,朝廷给地方白银,这个运转体系,也是祖宗成法,开中法的一种化用,好不好用难说,但能用。

    大明发下去的白银,肯定有被贪墨的地方,唯一能保证没有贪墨发生的就是京营,朱翊钧每天都出现在京营之中,发赏金和军饷,都是皇帝亲自盯着,任何‘军饷回收计划’都会被皇帝所知晓,无孔不入的缇骑们,也在京营中四处活动。

    但边军,就完全没有这个条件了。

    “自庚戌虏变,俺答汗入寇北古口劫掠,大明和北虏打了二十五年之久,最后和解,前些日子,臣专门让国帑对这二十五年的旧账进行了总结。”张居正说起了他为何要反腐的原因,因为对账出发。

    “先生,说好的不翻旧账了,既往不咎。”朱翊钧手指敲了敲桌子。

    这要是翻旧账,大明讲武学堂的祭酒马芳,都要坐罪,大明反贪也就是海瑞回朝,万历四年才开始大规模反贪,之前压根就没有反贪的制度。

    贪墨五十两银子就剥皮揎草,已经是实质性的沉睡条款了。

    “是为了教训,不是为了清算谁。”张居正赶紧说明了自己翻旧账的原因。

    “自嘉靖二十九年虏变,这二十五年,内帑、外库共计发银五千万银安边,一年二百万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