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市场换技术?梨树上长不出桃来

    第七百四十六章 市场换技术?梨树上长不出桃来 (第2/3页)

自己努力的回报,因为刚刚废除贱奴籍的大明,并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共识。

    除了普遍没有读书之外,就是官厂的物质还没有丰富到一定程度。

    “最少也要毛呢官厂全都变成了机械工坊,才有这个基础,臣把这个事儿,想的太简单了,陛下,臣的错。”王崇古说明了工会的另外一个条件,除了普遍教育之外,就是物质基础。

    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利润增加,匠人们获得更加丰厚的劳动报酬,才能完成工会制度的建设。

    即便是在大明官厂里,依旧有溺女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重男轻女的普遍共识,因为匠人们手中的资财,并不足以让他们认同,生男生女都一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刘七娘领养的是个男孩。

    要改变人们的普遍共识,需要物质足够的丰富,不用为生计奔波,才有可能获得根本性的改变。

    “王次辅要放弃了吗?”朱翊钧有些好奇的问道,经历了这次失败,王崇古会不会放弃这个想法。

    王崇古非常坚定的说道:“不会!陛下,这是官厂的最重要的一步探索!”

    “获得足够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必然要给予政治地位,这是斗争卷的总纲常,如果不给予工匠符合他们身份的政治地位,官厂必然失败,这条路走不长,走不远,甚至臣死了,官厂就得散架了。”

    王崇古有焦虑,他十分迫切的希望给人间留下点什么,人越老不是越怕死,而是越怕自己活的没有任何意义,他的焦虑,就是害怕官厂失败,所以才会做出尝试和探索。

    “王次辅才七十岁,正是闯荡的年纪!”朱翊钧再次鼓励王崇古探索,这是官厂规模不断扩大,必须要面临的考验,跨过去不代表一马平川,有新的矛盾在等着,可得跨过去,才能面对那些新的矛盾。

    “周良寅是晋党来着?”朱翊钧忽然开口问道。

    王崇古俯首说道:“是,隆庆五年时候,他拜高拱为座师。”

    “他在山西的清汰,试点成功了。”朱翊钧告诉王崇古一个好消息。

    天下事儿,哪有那么轻轻松松的成功。

    走了十年的路,周良寅辛辛苦苦垦荒,终于得到了皇帝的原谅,换到一个机会,一上任,就在大同府广灵县精简、裁撤地方臃肿衙门,周良寅碰了满头的包,以失败收场。

    “他成功了?”王崇古不敢置信的问道。

    “啧啧,咱听说的时候,也是和王次辅一样惊讶,广灵县,十万人的县,养了三千的官吏,万历十年,他刚一上任,就开始裁撤,但没人干活,衙门差点停摆,只能把人找回来,这一次,还是广灵!裁撤掉一大半,现在只有不到600人了。”朱翊钧说起了周良寅的成功。

    周良寅自己都要放弃了,是广灵县本地的乡贤缙绅跑到大同府找周良寅请愿,一连闹了六七次,周良寅只能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当时周良寅上奏要在广灵县大刀阔斧的裁撤,完全是因为到了不裁不行的地步。

    在事情出现反复时,周良寅意识到事不可为,果断放弃,那时候他刚刚获得皇帝的原谅,不愿意犯下更大的错误,招致皇帝对他的不信任,尤其是对他能力的怀疑。

    但很快,当地乡贤缙绅发现,广灵县书吏衙役的规模,已经不受他们控制的膨胀了起来,而本来受制于乡贤缙绅的衙蠧们,很快就因为规模的扩大脱离了乡贤缙绅的控制。

    人一旦羽翼丰满,就绝不甘心屈居于人下,衙蠧们在短短一年时间就从1078人增加到了两千余人,无数穷民苦力投奔到了这些衙蠧名下,衙蠧们巧立名目、催逼税科、自立规条、擅抽课钱。

    苛捐杂税,都收到了他们这些老爷的头上,乡贤缙绅求到了周良寅身上,本来的抗拒变成了配合,广灵县的清汰顺利进行,从三千余人降低到了不到六百。

    “周良寅在整个山西开始了清汰,朕希望他能成,虽然这件事不太好办,但事在人为。”朱翊钧对周良寅清汰仍然持有比较悲观的态度,广灵县比较特殊,其他地方不见得能成,但广灵县也是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周良寅就是做成了。

    “这东西是什么?”朱翊钧盯着那台滚筒式的机器,看了许久了。

    王崇古笑着说道:“羊毛清洗虽然能洗去大部分的污渍,但仍然有点脏,而且有的时候,原料堆积和运输,都会让羊毛变得板结,就像是弹棉花一样,需要先把棉花弹的松软才能填充。”

    “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这个东西了,最开始是完全手工的,把毛丛撕开,用木棒敲打、弓弦弹松,都是办法。”

    “后来匠人们就发明了这个东西,加快了生产速度。”

    皇帝关心的机械,官厂学名叫开松机,而匠人们把它叫做弹棉花机,快速旋转的滚筒上带有勾刺,将板结的棉、羊毛勾下来,快速旋转,将毛上剩下的一些污渍甩出去,让板结的原料变得蓬松,方便加工。

    毛呢厂有无数这样的小发明,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快羊毛变成毛呢。

    “挺好的。”朱翊钧没有靠近,他去看热闹,恐怕会影响匠人们的生产,他就远远的看了一会儿,选择了继续巡视。

    朱翊钧一边走一边跟王崇古闲聊,刘七娘领养的那个男孩,被亲生母亲给接了回去,刘七娘再次变成了孤身一人。

    刘七娘是在养济院领养的孩子,乳名叫郑三,他的父亲是个赌鬼,赌钱赌的很大,而且死不悔改,把家产赌光了,就把妻儿老小都给赌出去了。

    郑三的母亲在被卖掉之前,翻墙而走,逃回了娘家,一直在娘家躲着,京师是首善之地,破门而入抢人,那是不给顺天府衙门面子,一直躲到了朝廷废除了贱奴籍。

    郑三母亲当初走的时候,带不走四岁大的孩子,郑三被父亲卖掉,这么大的孩子,也卖不出钱来,郑三命不好,刚被卖出,就生了场大病,赌坊觉得赔钱,就扔到了养济院门前,让他自生自灭了。

    也是这郑三命硬,硬生生的挺了过来,才被刘七娘领养。

    这郑三母亲身上背的贱奴籍被朝廷废了之后,就一直寻找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一年三个月,终于找到了孩子的下落,刘七娘不忍心骨肉分离,就把孩子还给了亲生母亲。

    “刘七娘那个脾气,八成不会再领养一个。”王崇古倒是有些感慨的说道,刘七娘赚的钱也不少,真到老了,手里攒的那些银子,足够聘个人照顾了。

    “这泰西来的使者,说费利佩二世想用市场换技术。”朱翊钧说起了泰西使者提出的要求,询问王崇古的意见。

    王崇古面色古怪的说道:“陛下,市场换不到技术,费利佩有点一厢情愿了。”

    “额?换不到?王次辅为何这般说?”朱翊钧一愣,询问其中深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