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王承恩下南京,左良玉调兵

    第四章王承恩下南京,左良玉调兵 (第2/3页)

鸣告诉吴襄说,是为他下一步去南京打前站去了。

    吴襄不疑有他,大军行进过程中,高一鸣又下了一道命令:“南方各省勤王兵马,就近在长江沿线布放即可,南京、扬州附近的勤王之师,除留下拱卫南京的力量外,全部过江,在扬州集结,还特意命令驻守在武昌的左良玉领兵五十万到扬州听调。”

    为什么单给左良玉下了到扬州的命令呢?因为历史记载不错的话,左良玉将在明年就会因病去世,为了让他收下的八十万大军不至于毁在号称最没骨气的他儿子左梦庚手里,高一鸣大发慈悲准备救上一救。

    不过这不是高一鸣的最终目的,他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扬州进行一次大整军,从百万大军中挑出可打硬仗的精锐。

    这一路上听吴襄对大明军力的介绍,一个字就是“烂”,三个字就是“烂透顶”,也难怪会一触即溃,甚至还有大量倒戈。

    不过,从吴襄口中高一鸣得知,其实明军也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百战精兵依然有不少,只是被分散在全国各地,如此一来,基数就少了,如果汇聚一起,弄出二三十万精锐还是有的。

    所以高一鸣准备借助此次各路大军勤王的机会,来一次大整军。

    这一路下来,高一鸣发现虽然崇祯口碑不咋滴,但是对全国的控制还是比较牢的,至少百分之九十多的官员还不敢违抗他的命令,他在官民中的威望还是很牛逼的,权利不用白不用。

    不过这个决定他谁也没说,准备到扬州之后实施,为的是不让那些老不朽掣肘。

    高一鸣让左良玉带领五十万大军到扬州的命令一到武昌,立马引起了左良玉一干部将的热议。

    “末将认为我们应该立即听旨奉调,之前京城沦陷我们还担心陛下安危,如今知道陛下已经脱离险境,不日即可驾临南京,我们做臣子的自当前去接应。”

    “你说得好听,五十万人马不是小数,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是我看不起南京,一百万两的军费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