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谁试手,补天顷?(卷末,求票)

    第131章 谁试手,补天顷?(卷末,求票) (第2/3页)

斑。

    也不知道这其中多少钱是喝兵血来的,多少钱是和倭寇走私来的。

    苏泽放下手中的茶碗,突然觉得于府内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府内歌舞升平,可以说是往来多豪门,于家为了寿宴一掷千金。

    而府外则是倭寇要侵东南,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四处匪盗不止。

    这种奇怪的分裂景象,从于府放大到整个大明都是如此,权门和普通百姓仿佛是生活在两个世界。

    就在这个时候,来客也基本上都到了。

    只看到戏台之上丝竹之声响起,于夫人身穿朝廷命妇的诰命服,亲自向众位宾客答礼。

    紧接着于指挥使宣布寿宴开始,丝竹之声逐渐大了起来,生旦净末丑开始登台献唱。

    游园惊梦是《牡丹亭》五十折戏的最精彩的一折,牡丹亭虽然也是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但是融入了鬼神的剧情。

    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

    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除了剧情跌宕之外,杜丽娘也有别于传统的大家闺秀设定,她勇于追逐爱情,骨子里却蕴藏着对传统礼法的叛离意识和对残酷现实的反抗精神。

    这是晚明浪漫主义戏剧的集大成之作,可以说是明代戏剧的顶峰之作。

    游园惊梦又分为“游园”和“惊梦”两个部分,讲述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当扮演杜丽娘的正旦唱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在场众多女眷都陷入到沉思中。

    年少慕艾,谁不像是杜丽娘那样,有过年少倾慕之人呢?

    方若兰跟在她母亲身后,听到这句唱词,也不由的痴了。

    能够写出这样唱词的人,又在什么地方呢?

    方若兰是跟随方知府来的,被安排在二楼正对着戏台的阁楼上。

    而苏泽等普通宾客,则安排在一楼的正堂和花园中,方若兰站在母亲身边向下看去,在角落中看到了身穿粗布儒衫的苏泽。

    方若兰的心如同被揪住了一样,非是深情之人,又如何写下如此的戏文呢?

    就是不知道苏泽情之所往,到底是何方佳人呢?

    高阁之上,拓湖先生何良俊和好友延平府大儒陈默群也在座,拓湖先生眉头蹙起。

    他本来是不想来参加于府家宴的,但是听说了于家要上演苏泽的新戏,拓湖先生爱戏如痴,这才应邀前来。

    在场众人之中,也是以拓湖先生最懂得戏剧。

    无论是故事还是唱词,这出戏水平之高,都是何良俊所从没见过的!

    上次见到苏泽,那家伙竟然还说自己不通戏剧!

    何良俊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可是如此好的戏文,却偏偏韵脚不工整,许多部分根本不符合南曲的规则!

    这又让提倡曲律的拓湖先生非常的别扭。

    可是想到苏泽才二十二岁,何良俊眉头舒展开,对着陈默群说道:

    “后生可畏啊!延平府要出戏剧名家了!”

    黄时行的牙都要咬碎了,他赔了几百两银子的报纸已经搅黄了,如今就连他的铁杆跟班,都在偷偷向《拍案惊奇》投稿。

    黄家虽然财力丰厚,但是黄时行也只是年轻一辈中最杰出的子弟,也不可能任由他这么造钱下去。

    最近宗族中已经有了风声,要收回黄时行购买的印刷坊,改为盗版印刷《拍案惊奇》,然后贩卖到了其他府县赚钱。

    听到这个消息,黄时行更是气得吐血,今日他来于府贺寿,就是为了挑苏泽戏文中的刺。

    可是这出《游园惊梦》唱完,风头怕是要盖过拓湖先生改编的《杜十娘》了。

    而且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这出《游园惊梦》只是一出折子戏,这是整个一出长剧中的一段戏。这出折子戏就如此精彩,整出戏又是什么样的巨著啊?

    黄时行已经有了预感,这出戏只要出全了,就是苏泽名扬福建的日子!

    黄时行看向坐在角落中的苏泽,更是嫉妒的要喷出火来,看到同龄人扬名,比他印刷坊亏损还难受!

    等到游园惊梦唱完,台下静默无声,众人都沉浸在戏中久久无法自拔。

    直到有人喊出一声“好”,众人这才纷纷喝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