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

    第143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 (第2/3页)

代城里的孩子们,谢谢方公子。”

    黄提举也说道:“我惠民药局也愿意出一份力,以后每日多熬一盆酸梅汤,免费让这些孩子拿去贩卖,卖的钱都贴给养济院。”

    苏泽和方若兰都惊喜的看着黄提举,黄提举又说道:“这样,每月我去养济院给孩子们诊疗一日。”

    方若兰恭敬的对黄提举行礼道:“医者仁心,多谢黄提举了!”

    人在举手就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往往能表现出高超的道德情怀。

    现代人和古人在道德上并没有优劣,若是助人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很多人都是乐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

    而当助人被社会认为是傻瓜,帮助别人还可能会被诬陷的时候,那自然没有多少人愿意挺身而出了。

    黄提举曾经接受过苏泽和方若兰的帮助,他也愿意尽力帮助别人,这并不是他的道德非常高,只是助人者人恒助之的朴素道德观而已。

    “我还要去县学上课,这些孩子就劳烦黄提举照顾了。”

    “苏公子尽管放心,老夫虽然医术不精,但是保住这几个孩子性命还是没问题的。”

    苏泽拱手和黄提举告辞,又和方若兰辞过,返回县学上课去了。

    等到海瑞讲完了课,喊来苏泽问起了这件事,苏泽一五一十的将过程讲给海瑞,海瑞皱眉说道:

    “没想到南平县竟然还有如此丧尽天良之徒!多亏汝霖将他们绳之以法!”

    “老师过誉了,另外我联络了一些朋友,想请府县将养济院重新办起来,收留城里这些孤儿。”

    海瑞抚摸着胡须说道:“惠民药局、养济院、漏泽园,本就是本朝德政,可是这些年官府逐渐不管,让这些机构日渐倾颓废弃,这等事情我也自当向府里县里上书,请重新将养济院办起来!”

    苏泽灵机一动说道:“老师,所谓养而教之,这些孩子没有父母,就算是有养济院,也只能有个果腹和留宿的地方,若是无人管教,日后怕是也要走上歪路。”

    海瑞也点点头,很显然他也明白苏泽的意思。

    这些流落街头的孩童,就算是长大之后,能够从事的工作也很少。

    要么成为熊五这样的罗汉脚,要么加入霸王社这样的会社,再差一点的说不定就和癞大这样走上邪路。

    出淤泥而不染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的生长环境就决定了一辈子的命运,这年头寒门子弟都难翻身,别说这些孤苦无依的孩子了。

    苏泽说道:“学生想要让老师兼管着养济院。”

    海瑞想了想,养济院提举和惠民药局提举一样,都不是官也不是吏,也都是没有薪水的。

    这种职位要么是县衙的吏员管着,要么就是当地乡绅名流来做。

    苏泽显然对这些人并不放心,有海瑞来管着养济院,也可以防止有人伸手到养济院中。

    海瑞是县学教谕,是朝廷的官,有他坐镇养济院,下面办事的肯定不敢从中贪墨,更不会有虐待孩童的事情发生。

    海瑞很快答应下来。

    苏泽又说道:“老师,我也想请一些同道,给这些孩子讲讲课,不求让他们科举,能读书明理,识字会算,日后也有个谋生的手段。”

    海瑞也很赞同苏泽的想法说道:“你这个想法很好,若是县学空闲的时候,我也会去给孩子们讲课。”

    “那就多谢老师了!”

    从海瑞的书房出来,苏泽又立刻来到了《拍案惊奇》的编辑部。

    刚刚和海瑞交谈的时候,苏泽又冒出了一个想法。

    其实对现代人来说,三字经并不算是特别好的蒙学启蒙教材。

    作为儒家最基本的启蒙教材,三字经中还是有很多三纲五常的内容的,有不少糟粕内容的。

    而且作为蒙学教材,《三字经》的最终目的是用来服务于开蒙科举的。

    很显然这些思想,并不利于苏泽的造反需要。

    他要的不是培养出忠君的陈腐读书人,而是需要培养具有新思想的下一代。

    养济院的孩子们,本身就是城里的流浪儿,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底层,封建忠君思想也不浓厚。

    他们从小流落街头,也更明白斗争的重要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