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平步青云

    第177章 平步青云 (第2/3页)

帝的名单,只要有机会就能被提拔重用。

    而“忠臣”,就是最高评价。

    很显然对于多疑的皇帝来说,忠是最重要的属性,远远超过“才”。

    这个延平方知府的一封奏章,就得到了第一等的评价,黄锦暗暗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可能不需要几年,就能在朝廷上见到他了。

    “誊抄一份,送到内阁,再抄一份到户部!”

    “另外从东厂,将他的档案提过来。”

    黄锦已经好久没有见到皇帝这么兴奋了,不过他在内书房虽然读过书,但是对于财计的事情并不了解,虽然看懂了“钞关法”的内容,却体会不到精妙之处。

    看到皇帝这幅激动的样子,黄锦连忙吩咐小太监过来誊抄,然后亲自去东厂调取方知府的档案。

    等到黄锦返回仁寿宫的时候,方知府的奏章已经抄送内阁和户部了。

    嘉靖皇帝接过了方知府的档案,迅速看完了薄薄的档案,心情更愉悦了。

    嘉靖三十一年的三甲进士,身世清白,没有加入严党或者清流任何一派。

    在知县任上政绩官声都不错,果然是个能臣。

    这种身世清白的官员,自然是皇帝最喜欢的了。

    可是延平府。

    多疑的皇帝用手指敲着这个地名,心中又升起了新的怀疑。

    方知府的这份奏章,送到内阁和户部之后,同样掀起了巨浪。

    严嵩是理财能手,他虽然已经老了,但是依然看出这“钞关法”的精妙之处!

    这是一套集合了执行方案,监督方案于一体的可执行政策,而且针对的目标是在南直隶地区运货的商贾。

    国朝商税征收不足,这已经是长期以来的弊政了,对这些商贾征税本就是政治正确!

    光是这一点,满朝的读书人就没有反驳的余地。

    与民争利?哪家民会雇佣商队船只来运货的?

    你说盘剥百姓,但是商贾交了税进城买卖就可以抵税,本来做生意这些税就要交的,“钞关法”连加税都算不上,又怎么能说盘剥百姓呢?

    严嵩读完了之后,重重叹息一声道:“后生可畏,我老了。”

    内阁之中,次辅徐阶表面没有波澜,眼睛却盯着严嵩手里的奏章。

    本来这个时间内阁都要下班了,宫里突然传出来这么一份奏章,太监还站在内阁门口等着诸位阁老回话,这事情怎么都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

    只可惜自己还是次辅,要等到严嵩看完才能轮到自己。

    徐阶一向将自己对首辅之位的觊觎之心藏的很好,但是此刻他恨不得自己能立刻取代严嵩。

    “徐阁老,您也看看吧。”

    严嵩也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意的,感慨了半天这才将奏章递给徐阶。

    徐阶接过奏章,迅速看完之后,他内心的震惊不亚于严嵩。

    这个延平府的知府,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严嵩看向徐阶,眼中都是试探的表情。

    徐阶在延平府做过推官,肯定在延平府还有些门生故吏。

    这个方知府,会不会是清流秘密推出来的人?

    可是徐阶也冤枉啊!

    他是真的不认识方知府啊!

    不过徐阶很快调整心态,自己不认识不要紧,只要不是严党的人就行,可以把这个方知府拉过来!

    这份奏章迅速在内阁和户部发酵。

    此时工部右侍郎赵文华从城外视察回来,忙不迭的回家写奏章。

    他的《平倭疏》已经写的差不多了,这次的奏章可是他揣摩了很久,一定能够靠着这篇文章一飞冲天!

    俺达犯边,防止重蹈堡宗的旧事,工部派赵文华加筑京师外墙。

    好不容易忙完了工程,赵文华还没在书房中坐稳屁股,就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福建延平府知府方望海进平倭七策有功,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南、浙江抗倭事。

    又以方望海为四海斋醮使,在浙江祭拜海神,同时专设钞关使,掌江南、浙江钞关事,归于南直隶户部治下,但是钞关入库的折银全部都送入太仓库。

    这道诏令迅速得到了内阁和吏部的确认,快马发往福建。

    这升迁速度就离谱!

    延平知府是正五品的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是正四品,这个升迁不算离谱。

    但是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