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写皇叔的督学

    第179章 写皇叔的督学 (第2/3页)

于是在南平县隐姓埋名传到了今天。

    李家算是家道中落,李起元父子只能重新捡起祖上的算学知识,靠着给南平县人算地为生。

    “诚斋兄,你的推步聚顶法已经没问题了。”

    李起元拱手说道:“多谢汝霖兄授我这等丈田之法。”

    李起元心中充满感激,苏泽所传的丈田方法要比他家传的方法更准,而且算起来也比他家传的方法更快。

    自从用了这个方法后,李起元帮着父亲给别人丈田的时候都又快又好,很是赚了一波口碑。

    李起元继续说道:“遇到汝霖兄之前,我还不知道世上还有如此精妙的割补法。”

    李家家传的丈田方法,其实原理上和苏泽的推步聚顶法差不多,只不过推步聚顶法将过程公式化了,计算起来更加方便。

    自古以来,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法都是“割补法”。

    就像是计算圆形周长一样,祖冲之的方法也是不断的圆的边计算成小段直线,其实这就是一种极限微积分的思路。

    苏泽笑了笑说道:“李兄,我还有一种积分法,你要听吗?”

    李起元眼睛一亮,乖乖的坐下,苏泽则微微一笑,竟然有人送上门,就不要怪我微积分大法了!

    苏泽先简单叙述到了微积分的原理,然后推到出几个简单的定理,李起元已经完全陷入到了数学的海洋中。

    在正式进入县学之后,苏泽才发现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生活并不是只有四书五经。

    对于李起元这样底层的读书人,不可能将所有希望都放在科举上。

    苏泽的同学中还有一名叫做王逊的,家传研习大明律,他父亲也是南平县有名的状师。

    甚至有一个叫做韩历的家伙,他爹是县衙的阴阳生。

    阴阳生是负责给衙门测算吉时吉日的阴阳先生。

    阴阳生和子弟原本是不可以参加科举的,是在天顺二年才放宽条件,允许阴阳生子弟参加科举。

    韩历精通测算吉时和风水堪舆,县衙的阴阳生本身就没有太多事情,平日里他也随着父亲做一些看风水的“私活儿”。

    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一个延平卫军户出身的秀才于宗章,他和于宗远是同辈的远房兄弟,不过于宗章的父亲只是延平卫的一个世袭百户,而于宗章又是这个世袭百户的次子。

    无法继承家里的世职,于宗章只能发奋读书了,要说这个于宗章也是厉害,延平卫的卫学早就已经荒废了,他愣是靠着在借书自学考上了秀才。

    这三人当中,于宗章和苏泽都是军户出身,而于宗章又是于宗远的同族兄弟。

    韩历和李起元,一个是阴阳生的儿子,一个是算秀才的儿子,都是在县城比较边缘化的读书人。

    苏泽对他们表示了善意,他们很自然的就聚集在苏泽的身边。

    韩历风风火火的进来,对着苏泽说道:“汝霖兄,汪督学就要到福建了!”

    汪督学,就是之前海瑞提过被朝廷任命来福建主持科举的翰林官汪道昆。

    韩历对着苏泽说道:“我听说这位汪督学尤擅长曲律,汝霖兄你这次乡试可要占便宜了!”

    韩历的大嗓门,让众人的目光都看向苏泽。

    苏泽用手捂着脸,也不知道这家伙嘴巴这么大,到底是怎么给人看风水的。

    不是研究历史的人,很少知道汪道昆,不过苏泽的历史学已经Lv5,穿越前他也是明史专业的,自然还记得汪道昆这个名字。

    汪道昆是张居正的同榜进士。

    苏泽不由的感慨六度分离定理的正确性,自己和张居正产生联系,只需要通过汪道昆一个人就可以了。

    这样同样也说明大明朝顶尖读书人的圈子是多么小,但凡踏入这个圈子会后,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交集。

    如今张居正应该还在在故乡江陵“养病”吧?他要在嘉靖三十六年重返京师,然后只用了十年不到的时间,就从翰林院编修一跃而为内阁次辅。

    这就是翰林官恐怖的升迁速度,接着张居正又用了六年时间扳倒了高拱,成为明摆宗万历皇帝的辅政大臣。

    苏泽当然不是想要通过汪道昆去结交张居正,他连个举人都不是,根本进不了进士的圈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