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南平乡野调查—其一

    第182章 南平乡野调查—其一 (第3/3页)

都御史,巡抚浙江,胡宗宪立刻推荐在青州抗倭的戚继光为将,调任浙江抗倭。

    朝廷立刻准了胡宗宪的奏章,俞大猷在信中忧心忡忡,认为这是胡宗宪在和张经争夺抗倭的主导权,生怕江浙高层的斗争影响到抗倭。

    胡宗宪这个人在明代历史上难以评价,他依附于严嵩,按照苏泽穿越前的时间线,为了争夺抗倭的主导权,诬杀了张经。

    可是胡宗宪确实带兵平定了倭乱,重用俞大猷、戚继光,提携徐渭、文徵明等江南名士,定策平定海疆。

    后来严嵩倒台之后,胡宗宪被清算死于狱中。

    如今浙江又去了自己的老丈人方望海,估计要彻底乱成一团了。

    朝廷的重点任务放在浙江上,两大倭寇首领汪直和徐峰也在浙江角力,这时候也是苏泽最好的苟且发育时光。

    五月二十日,在福建读书人千呼万唤中,负责乡试的福建督学汪道昆终于抵达了福州府。

    据说这位督学非常严厉,在巡视福州府学之后,当场就出题考府学生,当场就斥责了两名答题不好的学生,还斥退了一名滥竽充数的秀才,让福建学政取消了他的生员资格。

    接下来这位督学大人要巡视诸县,这将整个福建的生员都吓得半死,特别是那些用歪门邪道通过童子试的考生,更是吓的不敢再去青楼,捧起书本在家好好读书。

    南平城外的陋室亭中,延平府推官张思敬正在和几个府学生喝茶聊天。

    黄时行点燃小炭炉,将红茶倒入壶中,然后等到小壶水开了之后,用小盏倒上,分给亭子中的众人。

    张思敬喝了一口,有些受不了正山小种的浓烈茶香,放下茶盏说道:

    “香远益清,方是君子之茶,此乃小人之茶也!”

    听到张推官这么说,黄时行立刻砸掉茶壶说道:

    “这是南平县突然流行的红茶,据说是因为今年清明多雨,茶庄没有阳光晒茶,将错就错制作出这等茶叶。本以为这茶汤鲜亮,听到张大人解惑,才知道这是小人之茶,不喝也罢!”

    众人也纷纷砸掉了茶盏,表明了自己亲君子远小人的立场。

    张思敬点点头,也是靠着黄时行等人的唱和,才让他从贬谪的痛苦中恢复过来。

    张思敬自然知道黄时行这么溜须拍马是为了什么,他说道:

    “我在京师的时候,和汪督学也有些交情,你们的文章我已经写了评语,寄给汪督学了。”

    众人随即大喜,他们跟着张思敬,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说完了之后,张思敬又说道:

    “南平县学风不正,那县学教谕海瑞私设学堂,让非生员入学。更有那秀才苏泽办报妖言惑众,公然刊售淫词浪曲,等汪督学到了,我也会仗义执言,断不可让这样的家伙参加乡试!”

    张思敬也算是“爱憎分明,恨屋及乌”了,方望海升迁之后,他就气的不行。

    可是朝廷刚刚启用方望海执行钞关法,张思敬冷静下来,知道现在弹劾不动方望海。

    如今他打起了苏泽的主意,他知道汪道昆也倾向清流,把方望海翁婿扣成严党,要是能开革了苏泽的功名,也能让张思敬好受一些。

    黄时行大喜过望,又是拍了一顿马屁,让张思敬心情好了不少。

    出福州城的马车上,汪道昆正在翻看一册盗版书。

    汪道昆爱读书,而且是什么书都爱读。

    这是他的书童在福州书铺买到的盗版书。

    汪道昆来者不拒,但是看着看着就被吸引了。

    可是看完了以后,竟然只是半本书,他喊来书童:“这本书怎么只有半本?”

    书童立刻说道:“回老爷的话,这是拍案惊奇上连载的戏文,至今还没连载完。”

    连载?

    拍案惊奇?

    汪道昆到了福州城后,听说南平县有一份民办的报纸,半个月发行一刊,深受福建读书人喜爱,在福州府能卖出高价。

    汪道昆说道:“先去延平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