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成圣的路

    第213章 成圣的路 (第2/3页)

的命运哀叹悲悯,可就如同苏泽所说的那样,他身为作者,也不知道为何主人公们会遭遇这样的问题,最后只能用天道轮回的佛门观点来阐释。

    可是苏泽的说法如同醍醐灌顶一番,让汪道昆再一次思考书中的人物的命运。

    苏泽看到汪道昆出神的样子,就明白他已经认同了自己的理论。

    思想启蒙,这是随着新阶层的出现,必然会出现的事情。

    如今正在越发有影响力的泰州学派,提出“百姓日用即为道”,其实已经是临门一脚了。

    泰州学派以孟子的亲民思想为根基,提出了平民儒学的理念,在民众中具有不小的影响力。

    王艮为贩夫走卒讲学,吸收匠人、商人、佣工、小贩为弟子,其中一个暗含了“人人如龙”的未来期许。

    虽然泰州学派也没有明确的提出“一道德”的目标,也没有意识到社会阶层的变化,只是从民本的思想发端,自然的提出要在平民中传播儒学。

    但是朝廷也意识到了泰州学派的威力,王艮死后,他的弟子颜钧、何心隐、李贽,全部都不被官府所容。

    日后何心隐被掌权的张居正诛杀,李贽也死于狱中,自此之后,大明儒学再也没有了变革方向。

    学术成为了党争工具,各种“君子之党”此起彼伏,将大明朝这个白茫茫大地搞的干干净净。

    至于后世大清的学术,不说也罢。

    苏泽找到了新的方向,“一道德”的命题太大了!他不仅仅需要自己提出理论,还需要有人帮着实践,而自己的恩师汪道昆,就是他影响的第一人。

    这一次夜谈,对苏泽的影响不亚于“龙场悟道”。

    “汝霖今日来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吗?”

    苏泽这才想起来自己的目的,他拱手问道:

    “老师,听说朝廷在搜寻龙涎香?”

    汪道昆叹息一声说道:“是啊,陛下令户部采购龙涎香百斤,户部行文沿海诸省,要求各省都要进贡龙涎香,布政使司那边正在头疼呢。”

    嘉靖皇帝对于龙涎香的喜爱到了痴迷的地步,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要求进贡龙涎香了,可是这东西实在是难找,别说是百斤,连十斤都没搜集齐。

    苏泽用准备好的说辞说道:

    “老师,弟子认识一琉球人,他说他们琉球手里有龙涎香。”

    汪道昆惊喜的看着苏泽问道:“当真?”

    苏泽点头说道:“弟子曾经见过,确实如同书中所说的那样,味道隽永独特。”

    汪道昆站起来说道:“那琉球人何在?”

    苏泽说道:“就在福州城内,但是他是琉球国主的亲信,此番带来龙涎香,是想要求朝廷重开琉球朝贡。”

    汪道昆一愣,不过想想也很合理了。

    琉球一直想要重新开贡,也许是在福州的琉球人听闻了皇帝搜集龙涎香的消息,于是通知了琉球国主,想要用龙涎香说服嘉靖皇帝,重新开启朝贡贸易。

    所以他们才会找上苏泽来担任说客,而自己这个福建巡抚,是整个福建少数几个可以向朝堂上题本的官员。

    仔细想想,似乎重新开启琉球朝贡也没有什么坏处。

    汪道昆出身徽州府,徽商众多,他家族也有不少人从事商业,他对于海洋贸易的态度并不抵触,甚至觉得商业办好了也能兴国。

    琉球对大明朝一向恭顺,算是藩属国中相当听话的。

    汪道昆立刻说道:

    “我这就像朝廷上题本!”

    苏泽连忙说道:“老师,若是内阁部议,恐怕会被驳回啊。”

    汪道昆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对于嘉靖皇帝搜寻龙涎香的事情,表面上内阁和户部都是坚决要完成的,实际上在里面磨洋工多少,皇帝也是不知道的。

    要不然等几年后,嘉靖皇帝也不会着急到派太监来沿海地区搜寻。

    若是汪道昆这道题本送上去,恐怕有可能会被内阁直接挡掉。

    “我懂了,那我就上密揭!”

    终于说服了汪道昆,苏泽的计划算是成功了一大半了。

    接下来以那位道君皇帝的尿性,为了这龙涎香一定会重启琉球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的门票拿到手,苏泽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借着琉球的皮,来进行合法的大规模东亚贸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