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黄老爷竟是我?
第214章 黄老爷竟是我? (第1/3页)
司礼监中,秉笔太监李芳的心情不错。
陶公公在福建办的不错,新钱果然在福建畅行,就连福建地方官员最后也承认,陶公公在福建办事妥当,百姓称颂。
不过这不是李芳高兴的原因,太监的名声本来就不好,太监出宫办事也不是求名的,最重要的还是把事情办好。
事情办砸了,名声再好也没用。
事情办好了,名声差一点也没关系,就算是被外朝大臣弹劾,只要皇帝满意,日后就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让李芳满意的是,这次陶公公的事情办的太好了!
对宫里来说,这次出去铸币,最重要的是为皇帝敛财。
陶公公在福建横扫旧钱,铸币事业如火如荼,这疏通了钱法自然让皇帝满意,但是最让皇帝满意的地方,是陶公公送钱回宫的理由。
以前派遣太监出宫,搜刮回来的银子都要偷偷摸摸的运回内库,或者要巧立名目“捐”上来,要是办的不妥当还要被朝廷大臣盯着说。
内库虽然是皇帝的私人金库,但是凡事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堂堂大明百姓的君父,神仙下凡的道君皇帝,派太监搜刮民脂民膏,实在是太难看了。
陶公公急君父之忧,事事为君父想在了前面。
在苏泽的建议下,陶公公以铸币火耗为理由,将自己铸币多少,成本多少,火耗多少写成一本账,从福建铸币所赚的全部都是火耗成本,现在将铸币火耗的“损失”还给皇帝,外朝大臣总不好说什么了吧?
账本是经过苏泽润色的,虽然这是一本纯纯的假账,但整个账本上都看不出任何勾稽关系上的漏洞。
陶公公还“贴心”的将火耗全部换成了银子,然后用漕运运送到了京师。
当曹公公的运银船抵达京师的时候,整个京师都沸腾了。
近身服侍皇帝的李芳,自然知道那几天嘉靖皇帝的心情有多好。
皇帝还专门将陶公公的账本传阅户部和科道,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看看!这是账本!这些是朕的钱!是朕该得的!
满朝臣子都沉默了,陶公公在福建又是铸币又是修水利,百姓都快要给他建造生祠了,你攻击他完全站不住脚。
账本无懈可击,铸币火耗算的清清楚楚,然后将这些火耗全部折银送“还”给了皇帝,这时候大臣们只能说一句“陛下有德”了。
是个人都知道,这银子不可能凭空出现,皇帝和百姓都没有抱怨,这钱肯定是有人出了。
福建籍的官员,或者和福建官员关系好的官员,都接到了从福建寄来的信。
他们被陶公公坑了!
可是这一次,就连最能言善辩的言官,都哑口无言。
怎么说?
陶公公击败这些大户的手段,很多不了解财政的大臣都看不懂!
看不懂还怎么喷?
大明律中之规定了私铸是犯法的,旧钱暴跌又不是陶公公强行规定的,甚至陶公公都算不上是强行收购旧钱,这些旧钱都是福建囤积旧钱的大户“硬”塞给他的。
而其中最惊骇的,就是户部尚书方钝了,这位从嘉靖三十一年就开始担任户部尚书的重臣,第一次感觉到了危机感。
你一个太监就好好搜刮,还玩上财政手段了?而且比户部所有人都玩的厉害,要不然我这户部尚书给你来做?
对于户部来说,他们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皇帝懂财政了。
如今这位皇帝,已经算是略懂了,就将户部折腾的够呛。
但是陶公公的这一手,已经是历史上理财名臣的水平了。
不行!绝对不能让陶公公回京!
如果陶公公进入司礼监,那以后户部的那些勾当,皇帝不是看得清清楚楚了!
那简直就是户部的灾难!
可是这一次陶公公立下大功劳,等到铸币完毕肯定要回京升职的啊,这可要怎么办!
方尚书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内阁的会贴,召唤他入内阁议事。
议事?朝廷又要用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